前言

如果提到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你脑海里的人选之一绝对有郭兰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戏就要演这样的戏

1930年,郭兰英出生在山西,家境贫寒的她在4岁时就被无以为继的家人卖到了戏曲团。彼时谁都没想到,这个舞台上的小人儿多年之后竟会唱出“人说那个山西好风光......”这样的经典曲目。当然,郭兰英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初,郭兰英所学的是戏曲,15岁之前,她就凭借着自己优秀的业务能力,成为张家口一带的红角儿。大家在聊天时难免提到郭兰英,一个姑娘能够娴熟的运用“唱、念、做、打”这些功夫可不容易,这可是不带半分注水的。郭兰英绝对是全面开花,她一个人能顶“一个连”,她自己不但能演青衣,还能演花旦和刀马旦的戏。

郭兰英是个很有家国情怀的姑娘,1946年,郭兰英找到工作组的同志,坚决要求参加革命队伍,她崭新的生活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此之前,文工团的很多同志都看过郭兰英的戏,对于16岁的她的加入,大家都热烈欢迎,不但帮助她学习文化,而且也没有人再对她进行打骂欺侮,她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以前,郭兰英就常常背着老板偷偷看歌剧《白毛女》,白毛女的经历引起了她的强烈的俄共鸣,也是在那个时候,她自己下定决心:“演戏就要演这样的戏!”一直到认识舒强,郭兰英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一次,郭兰英得到了演《白毛女》的机会,她一直处于飘飘然的状态,经验丰富的导演舒强对郭兰英非常的看重,甚至不厌其烦的给她一遍又一遍的讲戏,提醒郭兰英梆子戏和新歌剧的不同,并教会她如何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那时候,革命队伍里不时兴认师傅,但是,在郭兰英看来,导演舒强就是自己的师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最初的郭兰英就是一个小白,在烟道黄世仁对喜儿拳打脚踢时,郭兰英泪如雨下,原本的唱词竟然变成了断断续续的道白,把导演舒强急的够呛,不断的提醒郭兰英要控制点儿,台下的观众们都被带动起情绪,不约而同的振臂高呼:“打倒恶霸地主黄世仁!”如此声势浩荡的呼喊声总算是将郭兰英给叫醒了,她这才继续将戏份给演完。

在舒强等人的帮助和教导之下,再加上郭兰英自身拥有的深厚功底,郭兰英的演出愈发的受人民欢迎。

多年之后,郭兰英仍旧记得舒强导演对自己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给你开饭,你找我,我管你饭吃

郭兰英的名气一日比一日更盛。1949年,郭兰英作为我国戏剧界代表,出席了在北平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会议期间,组织决定让郭兰英前往匈牙利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

在出国之前,毛主席和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查节目,以及接见即将出国的同志。在得知郭兰英要唱的是《妇女自由歌》,周总理一再嘱咐她,一定要将这首歌唱好,让听众们体会到亿万中国妇女在毛主席领导下翻身解放的思想感情......郭兰英站上去之后,代表的不是她一个人,而是站在她身后的千千万万解放了的中国妇女。

郭兰英听到周总理的教导之后,重重的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匈牙利之后,郭兰英用自己深沉而又嘹亮的歌喉赢得了阵阵掌声,《妇女自由歌》更是荣获三等奖。

但是,这次出访归国没多久,我国就刮起了一股学习西洋唱法的风气,剧院领导更是直接找到郭兰英,希望她能够改变之前的唱,改学西洋唱法,练声吊嗓子也就不用胡琴了

对于领导的这一决定,郭兰英不理解,她的这种唱法是在不断摸索中确定出来的,而且民族唱法还挺好的,颇受人民群众欢迎,为何一定要改成西洋唱法呢?郭兰英自己想不通,可是又无力改变这种局面,为此,深陷苦恼之中。

一日,周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在京的文艺工作者,郭兰英也应邀参加,在中场休息时,郭兰英找到了周总理,在郭兰英的心目中,自己解决不了的大麻烦,周总理肯定会给她一个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郭兰英站在周总理面前,才刚叫了一句:“总理......”郭兰英就泪流雨下。

周总理转身同郭兰英握手,询问她最近怎么样,郭兰英一边流泪一边说自己还好,只是,她有千言万语想要和周总理说,她长舒一口气,终于说了出来:“我们领导一定要我学洋唱法,而且说,不然将来要吃饭都没人给,你再不学洋,我们团就不给你开饭。”

周总理听完郭兰英说的话后,直接说了一句:“不给你开饭,你找我,我管你饭吃。”

周总理为了让郭兰英彻底放下心来,干脆将其带到中央实验歌剧舞剧院的领导面前说道:“她的唱法在群众中已有影响,还是让她按自己的路子发展下去吧!”话落,领导当场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年后,周总理在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会议期间又碰到了郭兰英,周总理刚见面就询问她最近在唱什么歌,还唱不唱《妇女自由歌》,郭兰英为周总理答疑解惑,周总理为她解释,她解放了,但是心里还要想着全世界还有千千万万被压迫的姐妹没有得到解放......周总理希望郭兰英用歌声去鼓舞和启发万千妇女。郭兰英一一答应下来。

敬爱的周总理,文艺战士想念您

10年浩劫,文艺界也没能避开,郭兰英在这期间表现出来不畏权势的性格,最后更是直接跟随剧院其他的同志们一块去“牛棚”里,那时候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收音机里,都见不到郭兰英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兰英虽然去参加农业劳动,但是,她的心里还是一直想着为广大群众唱歌、演戏,她好几次想要提笔给周总理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的苦闷和愿望,但是,她好几次提起笔都放下了,她心里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信根本送不出去,而且,如今周总理的处境也不怎么好,她就不要再为对方添麻烦了。

郭兰英耐得住寂寞,1972年,她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同志们一块回到北京。之后,郭兰英从报纸上得知,周总理的活动已经很少了,和别人打听过后,郭兰英才知道,原来周总理积劳成疾,已经住进了北京医院,她多么想去周总理的床榻前问候和关心对方,就算是给周总理唱一唱他喜欢的歌也可以啊。

1976年,一个噩耗传来:周总理逝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兰英听到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她想要去和周总理进行最后的遗体告别,但是遭到了阻挠,郭兰英他们走投无路之下,同自己的战友们偷偷制作了一个大花圈,花圈的缎带上面就写着:“敬爱的周总理,文艺战士想念您。”,最后这个花圈被放在天安门广场人民革命纪念碑前。

12月22日,郭兰英登上了北京工人体育馆的文艺晚会舞台,她如同十年前一样,步履不停的走到舞台正中间,唱起了:

正月里闹元宵,

金匾绣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郭兰英唱到“三唱周总理”时,大家都怔忪在当场,因为这句歌词根本就没有,事实上,这句是郭兰英在参加晚会以前,特意请人帮忙改写的,因为她始终忘不了周总理对她的关怀。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郭兰英在广州创办了一所艺术学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郭兰英为了这所学校付出了多少努力,一次,她直接从学校的山坡摔了下来,小臂骨折,不过,如今的她已经桃李满天下,那些从学校里走出去的很多学生,都已经在国外闯出了名堂,获得了很多大奖。

当然,郭兰英创办学校的初衷也和周总理有关,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周总理曾经问过她一个问题,她以后岁数大了之后想要做什么。当时的郭兰英年少不知愁滋味,根本就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一直到周总理去世,她才明白了周总理的深意,于是,在告别舞台之后,她创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将自己所掌握的经验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