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赞歌,大爱永垂不朽

6月22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发布了一则令人哀戚的讣告: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铁成先生于当日去世,享年8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曾获"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戏龄达60余载的老戏骨,终于就这样谢幕人生的舞台,离开了这个他曾经孜孜以求的艺术殿堂。

回顾王铁成的一生,不啻是一曲英勇不屈、大爱永垂的赞歌。

他来自北京东城区一个普通家庭,6岁开始学习京剧,1950年正式拜师学艺,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196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儿童艺术剧院任职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原本应当如王铁成年轻时所向往的那样,在舞台上绽放光彩,尽情馥香着艺术的激情。

可命运往往就是如此无常,在你最不设防的时候,给你开了一个过于残酷的玩笑。

1970年的一个寒冬,妻子闫莉莉经历了人生最重大的一个时刻--分娩。

按理说,这应当是一家人最幸福、最值得庆贺的时刻,可是当婴儿出生时,他却没有像其他新生儿那样哇哇大哭,双眼无神,四肢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医生详细检查,噩耗如惊雷般在王铁成一家人头顶炸响--这个可怜的婴儿患有严重的先天性智力障碍。

仿佛天打雷劈,王铁成夫妇的内心顿时被重重打击,幸福的泡沫破裂,满目黯然。

先天性智力障碍,这意味着这个孩子将来的一生注定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

作为父母,他们面临着一个令人困扰、撕裂灵魂的抉择:是放弃这个注定遭罪的孩子,还是竭尽全力去呵护他、抚养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决定孩子将来一生的重大抉择面前,许多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毕竟智力障碍孩子的将来绝非人生畅想,需要承担的代价太过沉重。

然而,王铁成和闫莉莉却作出了一个令人动容而伟大的决定:不计任何代价,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这个注定了痛苦命运的孩子!

就这样,王铁成一家人开启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抗争人生之路。他们暂且将演员的梦想搁置一旁,全家的心血和精力都投注在了为儿子治疗的道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医学水平有限,对于先天性智力障碍这种疾病,医生们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对王铁成夫妇说:"先天智力障碍目前无法根治,只能尽最大努力治疗其他并发症,减轻病症带来的痛苦。"

这简直就是砸在他们脸上的一记重拳,噩梦般的残酷现实让两人深感绝望。

可是即便如此,王铁成夫妇从未对儿子的病情死了心。他们决心要为儿子去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案,不让这个孩子就这样被病魔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们孜孜不倦地在全国各地求医问药,不远千里、不离家乡,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义无反顾。

北京的儿研所、上海的同仁医院、广州的儿童医院、香港的专科医院......王铁成夫妇带着儿子辗转于各大知名医院之间,殚精竭虑寻求治疗的希望。

他们对儿子的病痛了如指掌,对各种并发症的症状也如数家珍。即便医生开出再贵重的药方,他们都会立即答应,绝不推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昂贵的检查费、手术费、药费等等,这一切加在一起,让这个原本小家庭承受了过于沉重的经济负担。

王铁成靠在剧院的工资微薄收入,妻子闫莉莉也因照顾儿子而辞去了教师工作,家中的存款和积蓄在反复的治疗中很快所剩无几。

为了给儿子筹钱治病,王铁成开始变卖家中的电器、自行车等贵重物品,妻子闫莉莉也将自己仅有的几件首饰统统卖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儿子高烧不退,他们连身上穿的棉衣都卖了,只为赶在医院关门前凑足看病的费用

一家人陷入了空前的贫困生活,但他们的内心却没有动摇,仍然紧紧守护着这个曾经被判了"死刑"的孩子。

更残酷的是,七年过去了,儿子的智力障碍毫无好转,反而接连患上了中耳炎、白内障等并发症。

可是,王铁成夫妇从未放弃过。为多赚些医药费,闫莉莉远赴香港打工,在那里每天辛勤劳作十多个小时,三餐简陋,只能在公园里喝自来水解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就是如此,充满了无数的机缘巧合和离奇际遇。就在王铁成一家人为儿子的病痛而愁云惨淡之时,一线希望的曙光也悄然来临。

1992年,王铁成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了主演传记影片《周恩来》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反映伟人周总理一生的影片,对演员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角色的塑造需要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内功修为。

但王铁成并没有辜负导演的期望,他将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性格风貌刻画得入木三分,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影片公映后,王铁成的精湛演技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他不但一举斩获了"金鸡奖"和"百花奖"这两项最高演员殊荣,更是获得了当年观影的革命家邓颖超的格外赏识和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老从影片中看到了一个久经考验、百炼成钢的演员,他对王铁成出神入化的演技虚心钦佩,连连赞叹他是戏曲剧院"一枝独秀"。

更令人动容的是,当邓老得知王铁成有一个智力障碍儿子后,他对这对普通夫妻的高尚品行给予了无上崇敬。

一个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领导过革命的老人,在晚年重温这部作品时依然能如此体恤世人的疾苦和品行高尚,可见他早就将忍耐、坚韧、大爱等品质内化为自己的人生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谆谆诲人道:"能以如此宽广的胸怀去呵护一个注定痛苦的生命,这对普通夫妻身怀伟大的爱心,实在令人钦佩!"

尽管如此,儿子的先天性智力障碍仍无法彻底根治。于是,王铁成夫妇决定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努力发展他生活自理的潜能。

王铁成热爱戏曲,便带着儿子一起去听,发现儿子对音乐节奏有着敏锐天赋。于是,他亲自教授儿子打小锣、弹钢琴等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日酷暑,儿子汗流浃背练习小锣,王铁成坐在旁扇风解暑。儿子气恼时将小锣摔在地上,老戏骨就循循善诱去哄劝孩子。

妻子闫莉莉则用音乐专业知识教儿子识谱、弹奏钢琴,手上常年磨出老茧。

就这样,在父母的悉心熏陶下,儿子王蔚平在艺术上颇有天赋,后来还在王铁成的推荐下参与了多部影视剧的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间,王蔚平已54岁,父亲王铁成也驻足人生的最后时光。这一路走来,付出是艰难的,磨难是殊为酷烈的,但王家人用坚韧的意志和无私的大爱拼搏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如今,王铁成去世前已为儿子在将来的养老院生活做好了一切经济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家庭,一段纠缠命运的人生历程,一种对生命的无私挚爱。

王铁成一家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如一面明镜,照亮了我们生活的黑暗角落,让人们在绝望时重拾希望,在迷惘时找到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自有其酸甜苦辣,但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拥抱属于自己的阳光。在这漫漫长路上,我们都是彼此的力量。

追思已逝的王铁成先生,让我们共同为这位高尚的艺术家和伟大的父亲的一生送上最崇高的敬意。愿他的精神永垂不朽,超越时空,永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