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意定监护是一种法律制度,它允许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预先指定在自己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的监护人。

网友咨询:

意定监护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陆栩安律师解答: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公证不影响协议生效,可以避免效力争议。意定监护协议的效力自双方正式签署后即生效,公证只是赋予协议以第三方认证。

从效力而言,意定监护优先于法定监护予以适用。法律设立意定监护制度即是要尊重成年人自己的意愿,当然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意定监护协议无效或者因各种原因,例如协议确定的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监护协议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再适用法定监护。

陆栩安律师补充: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三条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陆栩安律师

男,中共党员,法律本科,1994年考取律师资格,1996年从事律师工作,汉中仲裁委仲裁员 曾任陕西兢业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现为陕西拓真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执业以来,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无投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