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沈昊、通讯员陈霞琼、肖鑫6月17日报道:来自江苏淮安的60岁王阿姨(化名)患顽固性鼻息肉合并哮喘,饱受反复复发及手术困扰,因其患有重度肺功能障碍,导致多家医院表示无法为其手术。同济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谈扉及其团队,为王阿姨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及治疗措施,使她的顽固性鼻息肉得到有效控制。日前,王阿姨已顺利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2014年以来王阿姨因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先后在当地医院进行多次“鼻息肉激光消融”手术,但效果始终差强人意。由于王阿姨本身患有严重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又未得到有效的治疗。近两年来,王阿姨鼻子痒、打喷嚏接踵而至,鼻塞症状也越来越严重,并且出现胸闷、气急,激光手术频率也达到每月一次,可效果却越来越差。

去年10月,王阿姨又查出极重度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当地医院甚至对王女士“顽固性鼻息肉”束手无策,无法为其再次手术。儿女们看着6旬的母亲因鼻息肉遭罪,心里十分着急,却也帮不上忙。

近期,王阿姨因鼻塞、气促症状再次加重,经朋友推荐,王阿姨一家连忙从江苏淮安赶往上海四院求诊。上海四院耳鼻喉科谈扉主任接诊后仔细询问其病史后,基本判断其为嗜酸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并安排相关术前检查。

检查结果确诊鼻息肉再次复发,且十分严重。谈扉建议再次手术治疗。然而入院后的相关检查却不容乐观。王阿姨的肺功能提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也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多年顽固的鼻息肉和哮喘无疑使王阿姨心肺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上海四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及呼吸内科手术前评估:围术期有支气管痉挛可能,手术风险极大。

谈扉医护团队立即联合该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呼吸内科对王阿姨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手术前后予以抗感染、鼻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以及雾化吸入,万托林气雾剂备用,减轻鼻腔炎症及气道高反应。

6月上旬,谈扉医护团队为王阿姨实施FESS术式:“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腔息肉摘除术+全组鼻窦开放术”,手术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经历近3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当天,王阿姨就已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拔除鼻腔填塞物后出院。出院当天,谈扉及其团队医师进入病房,王阿姨已恢复往日的精神与家人谈笑,并对全体医师表示真诚的感谢。谈扉细心地为王阿姨解释其鼻息肉频繁复发的原因,并叮嘱术后注意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鼻息肉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炎性黏膜高度水肿在鼻腔、鼻窦形成息肉为临床特征。近90%的鼻息肉组织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提示鼻息肉与该细胞增多有密切关系,王阿姨便是典型的嗜酸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谈扉介绍说,“其中存在一种特殊类型——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症。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呼吸道高反应性疾病。此类患者常伴有鼻息肉和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常可诱发鼻炎(喷嚏、流涕)、哮喘发作。该类型的患者哮喘病情多较严重,预后不佳,鼻息肉易复发。”

大多鼻息肉需要手术治疗,复发后还得手术,那到底怎么做才能减少复发率?谈扉解释说,首先,手术彻底切除是保障。由于鼻息肉不仅局限于鼻,还可以向周围侵犯鼻窦,采用鼻内窥镜技术,将鼻息肉彻底摘除,这是降低手术后复发率的保障。其次,治疗原发鼻病很重要。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哮喘,处理鼻中隔偏曲和肥大的中鼻甲,并注意治疗变态反应性等疾病。三是药物抑制保驾护航。患者需要坚持局部用药,包括局部鼻喷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复发率。四是定期复查是重中之重。患者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术腔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术腔的清理,以保证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