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网友爆料,有几个汽车品牌已经窘迫到连媒体的500块车马费都要拖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这究竟是咋回事?我们来看下这篇爆料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名叫车圈朵教主Dora2024年6月17日08:50的发帖。

突然发现,现在好几个品牌的车马费拖欠时间竟然都超过半年了?最离谱的已经快一年了!(给非车圈的朋友们科普一下,车马费是用于补贴媒体打车或者吃饭的,金额不高,500左右,也有部分品牌没有)

晚上,有一个已经离职几个月的同事突然发信息问我,说去年8月成都车展NZ品牌的车马费一直没有收到,是不是错转到我这里了?我一脸懵,然后开始逐个核对(因为时间太久了,只能靠参加活动的行程和媒介的邀约短信、聊天记录去比对)。

先不说今年上半年的,光是去年,同事们就有好多车马费没收到。主要集中在几个品牌,G、A、P、NZ、Z(除了A是合资,剩下都是新势力),服务这几家的代理公司分别是Ds(服务G和NZ)、 Sk(服务A)、Lz(服务了P和Z)。G品牌的还有个合作,现在项目结束已经快一年了,Ds迟迟没有付款,沟通多次未果,虽然费用不多,但是当时拍这个项目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近期打算直接走法律程序了。

搁几年前,大部分车马费都是媒介现场给红包,或者见稿转。现在得到的回复都是,“再等等”。

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500块的车马费,账期快赶上几十万的大项目了。这到底是品牌的问题,还是服务品牌的代理公司的问题?

最后这位博主发出疑问:想问问各位圈内的媒体老师,车马费都是多久收到的?收不到的时候都怎么处理的?这是我个例,还是大V、大平台的媒体老师也是这样?怎么防止时间太久会忘掉的情况?真诚求教!

这篇发帖有几个关注点:

其一,关于记者的车马费。现在好几个品牌的车马费拖欠时间竟然都超过半年了?最离谱的已经快一年了!

其二,主要集中在几个品牌,G、A、P、NZ、Z(除了A是合资,剩下都是新势力),服务这几家的代理公司分别是Ds(服务G和NZ)、 Sk(服务A)、Lz(服务了P和Z)。

值得注意的是,博主指明除了个别是合资,其他品牌是新势力。

其三,搁几年前,大部分车马费都是媒介现场给红包,或者见稿转。现在得到的回复都是,“再等等”。可见新势力品牌已经在“破坏”这种游戏规则。

这些问题的出现,这名博主追问,这是我个例,还是大V、大平台的媒体老师也是这样?怎么防止时间太久会忘掉的情况?真诚求教!

  • 值得注意的是,这名汽车博主是微博汽车潜力博主TOP50。估计他的发声已经代表这个行业的当前的现状。

如今,汽车圈的强力内卷已是不争的事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汽车圈的价格战才是当前的主要内卷模式。

贾可博士(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轩辕之学校长、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曾撰文指出,当前汽车圈的这种内卷,直接的表现就是卷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不挣钱,但是价格却不断下降,倒逼传统燃油汽车业不断降价。去年以来,车企价格战已经是稀松平常。

深圳市价格认定与监测中心发文称,2024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一般跌幅在5%—10%左右。2024年将会有150多款新车上市,其中110多款是新能源汽车,接下来的价格战恐怕还会愈演愈烈,中国汽车的生存状态更加堪忧。

按理说,市场竞争,有能力在不降低质量甚至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把产品成本降下去,给消费者让利,来获得竞争优势,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事情往往并非如此。我们在卷价格的背后,看到的是极少数车企更多的不择手段。

1.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前两年新冠疫情期间,芯片短缺,有车企就用消费级、工规级芯片来代替车规级芯片。很多安全件也是如此。现在,这样的风气有没有愈演愈烈?我想问问在座的汽车公司,你们的充电桩让第三方安装一个,到底给多少钱?但是就是有这样的公司,敢用行业几乎只有一半的价钱来给用户安装充电桩,那么那些电源、电缆、接线盒、接地线,那些辅料会是什么样的材料?
2.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不能否认有些车企在垂直整合上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但是同样不能否认,有些车企在供应商辛辛苦苦做好方案开源技术后,就一脚把供应商踢开,然后自己垂直整合。这样垂直整合的产品,有不少虽然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如供应商,但是对于这样的厂家来说,能用就行。当然,这种车企知道海外管得严,供应海外的汽车,还要用原供。
3.卷资金:拖欠货款,代币伺候。你如果不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供货后,到底多长时间才能拿到钱?开票之后3个月之后拿到的不是钱,甚至也不是承兑汇票,而是企业内部的代币。你想要早点拿到钱,对不起,请再打个折扣。供应商已经被要求不断降价,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4.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哄。毫无疑问,整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上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提升,但是有些车企因为卷价格、卷成本、卷技术,必然导致产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果是一般问题,那就对用户推诿,如果着火,那就迅速反应,一方面赔一辆比原车价格高一些比如贵出三成的同品牌新车,一方面要求用户签署着火责任不在厂家的合同。
5.卷关系:上下腾挪,左右逢源。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这本来无可厚非,适可而止,都是正常。但是,某些车企为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明星企业,拿到最多最全的各类资源,用尽了各种“外交”手段,某些院士、某些专家、某些官员不仅是这类企业的座上宾,更是自己的传声筒,所以这种企业好事最容易遇到,坏事也最容易化解。
6.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这样的企业精心培育了强大的水军,他们散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凡是好事,都跟这样的企业沾边,凡是坏事,都是别人的企业所为。但凡有谁敢说出一点这样企业的真相,那必然被水军围攻。他们虽然无法提出条理清晰的论点,只要打着爱国旗号,却可以不停发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颠倒黑白,夸大其词,说啥都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番言论一出,引发汽车圈舆论哗然。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专家提到的,卷资金:拖欠货款,代币伺候。供应商供货后,到底多长时间才能拿到钱?开票之后3个月之后拿到的不是钱,甚至也不是承兑汇票,而是企业内部的代币。你想要早点拿到钱,对不起,请再打个折扣。供应商已经被要求不断降价,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而服务汽车企业的代理公司,说到底,也是汽车企业的供应商,似乎也逃脱不了被“卷”的命运。甚至夸张到记者的500元车马费也在这个被卷的范畴。为啥?因为汽车企业不直接和记者对接,而是和代理公司对接,由代理公司来支付。但是,代理公司是垫资做活动,款如果没有收到,又怎么愿意再垫资车马费呢?

不得不说,汽车圈的洗牌已经加速。对于汽车人而言,2024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至于群雄逐鹿,谁能笑到最后?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不管谁赢在最后,这场大战都是一场腥风血雨。

汽车人保重!汽车人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