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乐道品牌于5月中旬发布以来,蔚来动作频频。

近半个月来,蔚来第二品牌乐道首款新车L60两款车型完成工信部申报;正在开建第三座工厂,为乐道品牌上市做准备;另一方面,原定明年海外首发的第三品牌萤火虫项目也传出将提前亮相,并改为国内上市。由此可见,蔚来正在加速下攻国内市场。

造成此番局面的主因,是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蔚来主品牌NIO需要帮手。毕竟,NIO品牌所处的30万+市场需求有限,无法帮助蔚来迅速形成批量经济规模。加上在补能网络等配套领域投入较大,蔚来盈利基本面暂时无太大改善。

从蔚来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销量、营收、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尤其是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52.58亿元。财报公布后,蔚来在美股及港股股价双双应声下跌,跌幅均在7%左右。

无论是出于应对市场竞争,扩大规模效应,提振盈利等考量,还是要给资本市场一些“信心”,蔚来都亟需新品牌加入帮衬。更何况,10万-30万元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形成,若蔚来不加快步伐,可能就无缘分得一杯羹了。

藏在销量增长背后的焦虑

今年5月,蔚来创下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的新纪录。这让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感慨万分。他表示,“好久没有这样幸福的烦恼了,当下订单需求大于生产能力,这两天有人提出我们产能不足的问题,我们正加班加点以尽快满足大家的期待。”

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也透露,目前蔚来品牌市场需求旺盛,加之公司长期战略规划,现有两座工厂的产能已达上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蔚来月销量首次突破2万辆,与其“变相”降价优惠政策密切相关。3月中旬,蔚来调整了BaaS电池租赁方案价格,标准续航和长续航电池包租用费分别降至每月728元和1128元,年省费用分别为3024元、6624元。此优惠政策执行至5月31日。

基于此,自4月起,蔚来两个月销量环比大幅增长超过30%。短期内,BaaS优惠和促销将支撑蔚来月销量维持在2万辆水平。随着销量增长,蔚来预计二季度业绩将超预期,毛利率有望恢复至两位数并继续上升。

然而,蔚来盈利由负转正仍有一定距离。从2017年首款车型交付至今,蔚来用时6年才实现月销2万辆大关,而理想仅用3年。盈利方面,受补能领域高投入和市场竞争加剧影响,蔚来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有机构预计,2024年蔚来净利润虽将收窄亏损,但仍将超百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不甚乐观的基本面使蔚来在资本市场吸引力减弱。蔚来市值从巅峰期的千亿美元锐减至百亿美元,三年跌幅达九成。而理想则凭借强劲盈利能力实现市值保持在200亿美元左右,是蔚来的两倍有余。

为改善盈利、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保持资本吸引力,蔚来亟需扩大销量规模以提升研发投入产出比(单季度研发投入约占营收三成)。

要扩大经济规模,蔚来只聚焦于30万+高端市场不现实。该市场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市场份额仅约为15%。反观10万-30万元市场,尽管竞争同样白热化,但市场占比高达七成。“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品牌都不会轻易放弃,”有分析人士如是说。

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从战略定位角度来看,蔚来像特斯拉一样从高往下打,是必然的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蔚来推出乐道和萤火虫两大品牌旨在通过扩大销量实现量价兼顾、盈利为上。更何况,比亚迪已让我们看到“卖平价电动车也能获利”的可能,谁不想成为下一个“比亚迪”呢?

扩产能,增品牌

蔚来加快了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扩张步伐。一个月内,蔚来就连续发生多个重大事件:

5月16日,蔚来发布第二品牌乐道,并同步亮相首款车型乐道L60,预售价21.99万元起;

5月22日,蔚来与一汽集团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充换电联盟”阵营;

6月3日,旗下蔚来能源获得武汉光创新兴技术一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机构15亿元战略投资;

6月6日,有消息称蔚来已获批在中国建设第三座工厂;

同日,另有消息透露,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或提前在国内市场亮相。

上述动作大多与蔚来旗下两大新品牌发展密切相关。比如新建工厂,是为乐道投产做准备。

乐道总裁艾铁成透露,乐道L60订单“超预期2-3倍”。

另据秦力洪透露,现有工厂产能已不足,因此决定新建第三工厂扩充产能。他表示,蔚来第三工厂已于近期开工建设,单班年产能10万辆,将用于后续蔚来和乐道两大品牌产品的生产。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蔚来现有的两座工厂年总产能为48万辆,也就是月产能4万辆。第三工厂建成投产后,那么蔚来三大工厂合计年产能将达到58万辆。

蔚来新建第三工厂也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信心,并加深与合肥的合作关系。蔚来第三工厂选址为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正是蔚来第二工厂所在地。

该园区由合肥市政府与蔚来共同打造,园区前期投资500亿元,规划整车年产能100万辆,电池年产能100GWh/年,预计总年产值达5000亿元。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运营主体是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其中蔚来认缴49%,江淮认缴51%。

这意味着蔚来是在“自家”产业园建厂,有助于加深蔚来与合肥及江淮的合作关系。

此外,蔚来乐道L60完成工信部申报,其中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240千瓦,双电机版本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00千瓦和240千瓦,都采用的是比亚迪旗下弗迪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

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项目也在快马加鞭。有消息称,定位小型车市场的萤火虫品牌预计今年12月提前在国内市场首发,主攻10万-20万元市场。该品牌所属Firefly事业部负责人为金舸,将直接向蔚来CEO李斌汇报。盖世汽车向蔚来汽车求证此事,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这与此前蔚来透露的信息有极大变化。最初的规划是今年三季度在欧洲市场首发。今年5月又有了变化,彼时秦力洪透露,“第三品牌产品已经准备好,考虑到整个品牌序列问题,把发布时间推迟到2025年第二季度”。未想,如今又有了反复。

该决策应与欧洲政策环境变化有关。当前,欧盟质疑中国对电动汽车生产存在过度补贴,目前已确定对中国电动汽车额外征收17.4%-38.1%的进口关税。为此,蔚来调整战略部署。

与此同时,国内10万-20万元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发展。今年,随着比亚迪荣耀版系列上市,“电比油低”时代的到来导致大众市场格局加速重构。蔚来不想错失良机。

萤火虫上市后可与乐道、NIO形成完备的产品增换购链,完成10万到百万级新能源市场全覆盖。

前景如何?

蔚来进军大众市场的计划早已有之。尽管乐道品牌正式立项于三年前,但在蔚来创立之初,其发展路径就已清晰规划。不过,李斌当时认为“一上来就切入大众市场竞争会更艰难”。因此蔚来借鉴了特斯拉模式,先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再适时下沉。

目前,蔚来已在30万元以上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品牌影响力和热度不容小觑。一定程度上,蔚来具备了下沉的底气。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消费者已接受了蔚来高端豪华的品牌定位,下沉阻力相对较小。

今年5月,蔚来推出乐道品牌以主攻20万-30万元主流家用车市场。受小米SU7定价压力影响,乐道首款车型L60的预售价超预期,至少产品价格竞争力有了。该车预计9月交付,可见蔚来将产品交付周期进一步缩短。如果萤火虫品牌今年底亮相,明年蔚来将有三大品牌共同征战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乐道和萤火虫品牌“相对看好”,认为其竞争优势在于“创始人IP效应和品牌力”。

交银国际研究院则认为,乐道品牌将成为蔚来下半年主要驱动因素。其预测,2025年“NIO+乐道”月销量有望维持在2.5万-3万辆。换电补能体验将是乐道在20万元以内市场最大差异化亮点,交银国际研究院预测乐道2025年月销量或在9000到10000辆水平。

但也有观点对蔚来实行多品牌战略表示担忧,认为在极致功能和性价比的时代,要做到成本价值最大化是一大难题。

对此,李斌明确表示,NIO和乐道的销售渠道将分开,但会共享售后和补能体系。不过,乐道可能考虑合作或加盟模式以下沉更多市场,从直营变为经销商授权或将影响蔚来一贯的高质量服务和高客户体验。

此外,蔚来想要打入大众市场,还需打破圈层文化的束缚。相比华为和小米有手机产业做背书,蔚来高管团队主要活跃在品牌私域流量中。如何在主流市场树立乐道和萤火虫的知名度,是蔚来后期必须解决的课题。

另有分析师指出,现在30万元以下市场越来越卷,蔚来进入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战、口水战中,“不知道蔚来是否做好了准备”。

还有质疑声指出蔚来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根据蔚来去年16万辆销量,其两座工厂产能利用率为三成。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今年加上乐道品牌的约1.6万辆销量(预测数据),两座工厂整体产能利用率才能提升至5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蔚来计划新建第三工厂的决定引发热议。

汽车市场中,车企因激进扩建产能反被拖累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北京现代2015年销量再度达到百万辆规模,三座工厂产能达到上限时,同时开建河北沧州和重庆两大工厂,将年产能扩张至165万辆。未想2017年,北京现代在华境遇急转直下,如今销量跌破30万辆。

面对质疑,秦力洪称蔚来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每月3万辆是蔚来在华目标”,如果实现,那么蔚来产能就会达到合理利用水平。就目前来看,交银国际研究院认为不大,预测2025年“NIO+乐道”月销量有望维持在2.5万-3万辆水平。再加上萤火虫,月销量是有望突破3万辆的。

不过,即使急于推新品牌扩充阵容,蔚来也须保证产品实力。要知道,大多数消费者的眼光是雪亮的。蔚来只是赛场参赛者,用户才是最终裁判。

本文源自:盖世汽车每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