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生动实践。

近年来,枣阳市人民法院七方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加强与辖区党委、政府联系,积极对接乡村基层力量,探索多元解纷、巡回审判、法治宣传“三道防线”,努力将矛盾纠纷吸附在源头、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道防线:

多元联动化纠纷

“人家都说养儿防老,我是儿走了啥都没了,要是儿媳再卷款出走,我以后的养老和两个孙子孙女生活该咋办啊。我也不多要,根据律师的计算,儿媳应支付我抚养费及赔偿金21.5万元。”卫老太言辞激烈。

“婆婆要钱的目的,就是想把钱给自己女儿。这笔钱是我丈夫的工亡赔偿金,现在丈夫不在了,我身体有病,还有两个未成年孩子,又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上全靠赔偿金来支撑,我不同意把这笔钱赔偿金分配给别人。”龚女士态度坚决。

这是一起百万工亡赔偿金分割纠纷案,双方在法庭上各执一词,唇枪舌剑。庭审结束后,为修复这个 “伤痕累累”家庭,七方法庭启动了联合调解机制,邀请全国优秀调解员、镇司法所主任宋辉及镇村干部、“五老乡贤”共同参与调解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婆媳俩的态度也在一点一点地转变。经过几小时的调解协商,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婆媳俩握手言和,顺利达成调解。

该案成功调解,是七方法庭构建多元解纷机制的一个缩影。

“七方镇系枣阳西大门,辖区面积305.02平方公里,有68个行政村、5个社区,人口10.3万人。而法庭仅有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年结案达300多件。”七方法庭庭长张家政说,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法庭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将法庭工作重心前移,积极融入当地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格局,通过常态化参加镇政府信访联席会议,共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进落实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协助创建“无讼村湾、文明社区”活动等工作举措,切实将矛盾预防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据了解,截至目前,七方法庭已对接辖区14家基层治理单位,将88名人民调解员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2023年,联动镇有关职能部门、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0余件,化解率达到85%,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43.75%以上,实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道防线:

巡回审判解民忧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一起因燃放烟花引起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在“家门口”正式开庭。

原来,2023年6月11日,王家四兄妹在其母去世送葬途中燃放烟花时,由于“冲天炮”发生炸膛,礼炮四处弹射,邀请帮忙的马某躲闪不及,后脖颈处被炸伤流血,耳朵被震伤。经住院治疗,诊断为爆震性耳聋,双耳鼓膜穿孔。后经司法鉴定,马某耳部受伤构成十级伤残。

事发后,因为赔偿问题,双方未能协商一致。为此,马某向七方法庭提起诉讼,要求王家四兄妹、湖北某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及旗下市(县)、镇、乡三级烟花爆竹代理经销商和烟花生产商等九被告赔偿其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交通费、鉴定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2.4万余元。

针对农村燃放烟花爆竹比较普遍,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2023年12月6日,七方法庭决定前往事发地祠堂村巡回开庭。

随着庭审举证、质证,案件事实逐渐明晰,在法官的释法说理下,当事双方情绪逐渐缓和,并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王家兄妹继续支付原告赔偿金5000元,烟花生产商、代理商、销售商支付原告赔偿金5万元。至此,该起纠纷得以妥善化解、案结事了。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法庭的诉讼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我们抓实“法庭、法官工作室、诉讼服务站、巡回审判点”四位一体建设,并针对巡回审判工作制定了相关工作要求及工作制度,使之定期化、常态化、制度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张家政说。

据了解,2023年以来,七方法庭先后在三官村、隆兴村、罗岗社区等20余个村(社区)开展巡回审判,以接地气儿的审判方式,把司法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让法治的种子在乡间落地生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道防线:

法治宣传促和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于今年2月1日正式施行,新规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并进一步细化了返还彩礼纠纷的裁判原则和尺度,对于规范婚姻家庭领域的法律关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1月5日,七方法庭在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后,对旁听的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开展“为爱减负”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共同抵制陈规陋习,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针对婚姻家庭、劳务合同、交通事故、工亡赔偿、民间借贷、水库承包、土地流转等农村高发常见纠纷,七方法庭精准普法,挑选典型案例,用老百姓听得懂、能信服的语言及方式方法开展巡回审判,现场说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效果。

“法律明白人”队伍是化解矛盾纠纷、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提升“法律明白人”的调解能力和释法说理水平,七方法庭主动延伸审判职能,联合七方司法所不定期对辖区“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通过专题授课、观摩庭审、参与调解等方式,将“法律明白人”理论培训与推动实践相结合,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推进诉源治理建设。

积极开展“民法典进乡村、普法进社区”活动,及时向媒体报送典型案例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局面,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据了解,2023年以来,七方法庭共开展法治夜校、法治讲堂15场次,参与镇政府组织宣讲10余次,向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200余份,报送典型案例在地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80余次。

风雨兼程,扬帆起航。未来,七方法庭将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积极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创新矛盾化解的新方式、新途径、新手段,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无形,助力法治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枣阳法院梁军

编辑:丁俐

审核: 王洪

终审:周俊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