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住在厂区宿舍房,小区里有好多都是一个厂退休的同事,很多人都知道刘阿姨烹饪技术好,不少吃过她饭的人更是对她的“酱爆猪肝”念念不忘。

酱爆猪肝作为刘阿姨的拿手菜,是家里经常吃的一道菜。最近刘阿姨却犯愁了,原来一向不错的身体,近段时间出现了头晕、胸闷等症状,而且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去医院检查发现胆固醇高,有血栓风险,问诊后医生解释:刘阿姨家经常吃的猪肝,本身胆固醇含量很高,经常食用不利于血管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病从口入,入口的食物吃不对可能会增加血栓风险!

一、血栓“大户”被揪出,这些食物要少吃

如今血栓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年轻人肥胖超重、经常久坐不动,很容易被血栓盯上。

血栓很危险,致死率高,随着血栓的长大会堵塞血管,影响肢体的血液和氧气供给,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大脑或心脏部位,就可能诱发脑梗或心梗,增加致命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营养师谷传玲提醒:预防血栓要少吃下面这几种食物!

1、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

像椰子油、肥肉、棕榈油、黄油、猪油等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吃多了会导致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血栓风险。

2、高脂肪食物

猪肝、牛脑等高胆固醇食物,吃多了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血栓风险,因此要少吃高脂肪食物。从胆固醇含量来看,猪肝为1017毫克/100克,猪肥肉则是109mg/100g,猪肝足足是肥肉的1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高盐食物

高盐高钠的饮食习惯,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导致血管弹性变差,更容易被血栓盯上,因此饮食上要少吃高盐食物。

4、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心脑血管负担加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风险,更容易被心脑血管疾病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身体若出现4种迹象,或许血栓已来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蒋利介绍:人体本身存在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系统是保持动态平衡的,不会形成血栓,但如果出现了血管损伤、凝血因子病变、血流变慢等情况,就可能导致动态平衡被打破,更容易出血血栓。

久坐不动、长期高压、年龄增长、三高疾病、经常熬夜、偏爱高油高脂食物、大量吸烟酗酒等,都可能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孙艺红介绍:血栓一般可以分为静脉血栓、心脏血栓、动脉血栓三种类型。

静脉血栓爱堵肺部,比较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的肺栓塞;心脏血栓爱堵脑部,像房颤患者出现心脏血栓,可能会导致脑梗;动脉血栓爱堵心脏,心脏血管被堵就可能引发冠心病、急性心梗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三科主任医师金永健提醒:出现下面这几种症状,要警惕是血栓发出的求救信号!

四肢麻木:人体血液中出现血栓后,四肢可能会因供血不足而有麻木感。

小腿肿胀:静脉中形成血栓,会影响血液往心脏的回流,从而导致液体在腿部组织扩散,出现突然腿部肿胀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现跛行:人体血管被堵后,可能会引发间歇性跛行,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下肢严重缺血、肢体破溃、组织坏死等。

出现晕眩:脑血栓来临后,可能会引发晕眩症状,导致平衡和协调能力失去,从而发生昏厥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要想减少血栓风险,日常4件事情要做好

作为隐藏在血管中的“沉默杀手”,血栓发病率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想要预防血栓,平产更要做好这几件事!

1、多吃五类食物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秘书长、注册营养师谷传玲提醒:为了血管健康,平常要多吃含健康脂肪的食物、新鲜蔬果、高脂肪鱼类、燕麦青稞等富含β-葡聚糖的食物,还要多喝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适当运动

经常久坐不动会增加血栓风险,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的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3、不吸烟

研究发现吸烟会增加90%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吸烟会增加血液中其他凝血因子的活性,促进血小板的凝集,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4、少喝酒

饮酒会增强血小板聚集作用,激活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脑部血流量变少,甚至增加脑血栓风险,因此为了预防脑血栓,要做到少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来越多的人被血栓、脑梗盯上了,脑梗作为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平常一定要做好脑梗和血栓的预防。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少喝酒,不吸烟等,都有助于减少血栓风险。

参考资料:

[1]《血栓最怕这 7 类食物,告诉家人要多吃!》.科普中国.2024-05-30

[2]《血栓最容易堵在身体三个地方!留意血栓的这4个信号!》.健康时报.2024-03-10

[3]《血栓“最怕”的5类食物,告诉家人适当多吃!》.健康时报.2024-04-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