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离不开官渡之战的胜利,而这一战的胜利又与一个人脱不开联系,那就是许攸。

原本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军占据绝对优势,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曹操虽然暂时能够撑住,但是继续消耗,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因此,当时的胜利天平一直都是倾向袁绍,然而许攸的叛变彻底扭转这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家族被抓,同样也因为袁绍听不进良言,让许攸选择背叛。而他来到曹操麾下的时候,立马得到曹操的看重,因此曹操从许攸口中得到关键信息,袁绍的粮草储藏在乌巢。而当晚,曹操率军在许攸的帮助下,一路上骗过袁军,成功奇袭乌巢。

没有了粮草,袁绍大军顷刻间分崩离析。

在袁绍死后,许攸更是帮助曹操入主冀州。因此,曹操能够拿下冀州,许攸是最大的功臣。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久后就死于曹操护卫许褚手中,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曹操进入冀州后,许攸认为全是自己的功劳,开始变得居功自傲,十分狂妄。因为许攸与曹操年幼相识,因此他就仗着自己的功劳多次在公共场合,称曹操的小名“阿瞒”,曹操对此也只是笑笑,而其手下一众文武就对许攸这种不尊敬君主的行为十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曹操对于许攸这种居功自傲的行为真的不在乎吗?当然不可能,要知道当时的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天下大势基本掌握在其手中,就连天子面对曹操都是战战兢兢。而许攸却如此称呼自己,这就是对曹操的不尊重,毕竟如今的二人已经不仅仅是过去的好友,更是君臣,许攸已经冒犯到曹操的威严。

曹操表面上可以表示不在乎,来体现自己对手下的包容,但是心里早已将他列入黑名单。

后来许攸仗着自己与曹操的关系还有功劳,多次挑衅许褚,最终被许褚所杀。而当曹操得知此事,对于许褚仅仅只是“深责”,其他什么事也没有,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许攸早就不满了。许褚作为曹操的护卫,长期陪伴在身边,他肯定也能猜测出曹操一点点的心思,这才敢直接杀了许攸,甚至有可能这件事就是曹操暗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攸的死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许攸在袁绍麾下的时候,还总是恪尽下属的本分,而在曹操麾下的时候却如此作态,因为他认为曹操还是当年的阉宦之后,殊不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早已拉开,曹操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君王。许攸作为下属,敢如此冒犯君王,无论他多么有才,无论他功劳多么大,早晚有一天也是必死的。

荀彧曾对许攸有过一句评价:许攸贪而不治。这句评语十分贴切,许攸的结局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