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潼关渭水之南,马超错失了改写三国历史的机会:他与曹操近在咫尺,只要长枪一挺,就能在曹操胸前添一个透明窟窿,当时刘备已经占据大半荆州,孙权也羽翼丰满,他们逐鹿中原,汉室能否复兴,就看这仅存的两大枭雄了。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记载了马超谋刺曹操未遂事件,马超之所以没有出手,是因为惧怕曹操身后的虎痴许褚。

曹操在前,许褚在后,即使马超刺杀了曹操,也有时间拔出长枪应对从后面冲上来的许褚,但是许褚大眼珠子一瞪,大嗓门一喊,马超就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超反曹和马腾被杀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正史和小说记载的并不一致,如果按正史记载,马超打赢或干掉曹操,马腾就不用死了:建安十六年马超兵败潼关,建安十七年五月,在许都当卫尉的马腾被诛三族——那是曹操看到马超已经想不起大浪,马腾也失去了作为人质的价值。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马超起兵时马腾和马休马铁已经被杀,那么马超面对的就是杀父灭门的不共戴天之仇敌,即使豁出性命,也应该干掉曹操,即使被许褚打伤或杀死也在所不惜。马超认怂退却,确实有失猛将风范。

马超怕许褚,怕得很蹊跷:此前特八九回合击败于禁,二十回合击败张郃,曹洪跟他打了五十回合后也体力不支刀法散乱,而许褚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曹操割须弃袍的时候也没见他出现,马超岂不应该无视这个“不称职的保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马超当时看见许褚在曹操身后就没敢动手,都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有趣的联想:如果在潼关渭南面对曹操和许褚的是张飞,结果又会如何?

既然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那么张飞手中的兵器,自然就是丈八蛇矛了——按照东汉末年的《释兵》记载,丈八之矛确实有一丈八尺长,而不是想少数人理解的那样只有一丈零八寸,出土文物也可以证明,秦汉时期的长矛可达六七米,那就不止一丈八尺长了:汉朝一尺相当于二十三厘米,六七百厘米,用汉尺衡量,应该是将近三丈了。

张飞的长矛有一丈八尺长,而长柄大刀最长的也不过九尺九寸,比一般一丈二尺或一丈六尺的马枪和殳矛还短,所以张飞完全可以毫不客气地先戳死曹操,然后再一矛戳中许褚肩膀,他要肯补枪,就能送许褚到地下去向曹操赔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飞胆大心细最会用计,他审时度势,就能断定曹操毙命,许褚也不会拼命——许褚在曹营就是为了混饭吃,虽然想升官发财,但保命是第一要务,老板挂了,他这个打工仔就得琢磨下一个老板该选谁了。

放着血海深仇不报,灰溜溜地撤兵,这种事情张飞肯定做不出来,如果曹操在潼关渭南遇到的是张飞,是不是就一定难逃一死呢?在笔者看来,就是把马超换成张飞,曹操同样死不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能把杀手马超换成张飞,我也可以换一个保镖——许褚靠不住,我还有其他保镖肯拼命!

包括许褚在内,许多曹将在关键时刻,都会抛下老板自己跑路,比如在濮阳之战中,老曹就孤身一人被吕布在脑袋上拍了一戟,曹操的头风病,可能就是那时候坐下的病根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的时候,张辽张郃于禁徐晃许褚都不见踪影,是曹洪拼命阻拦,才给了曹操活路,如果夏侯渊不及时赶到,曹洪可真就要为曹操舍命了。

许褚这个人有时候不太靠谱,典韦已经早就被张绣的小兵围殴致死,那么除了许褚典韦,曹操选谁当保镖,才能让张飞知难而退呢?

许褚和典韦未必会被张飞放在眼里,曹洪同样不行——曹洪的武力值可能还没有曹仁高,即使这哥俩同时出现在曹操身后,也不能让张飞望而却步。

前面说的这几个人不行,不代表其他曹营大将不行,套用现在的说法,那就应该是这样的:曹操出一对夏侯兄弟,张飞看看手里的底牌,肯定会无奈地表示“要不起,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所有的三国名将中,只有三人跟吕布单挑而没有败逃(公孙瓒虽然没死伤,但是逃跑了):第一个是张飞,在虎牢关硬刚吕布五十回合,后来关羽和刘备才出手,在徐州小沛又跟吕布大战一百回合;第三个是许褚,跟吕布打了二十回合后曹操发现“吕布非一人可胜”,然后典韦等人一拥齐上,打跑了吕布;在张飞之后许褚之前,还有一人跟吕布大战不知多少回合而各自收兵,他就是曹营第一大将夏侯惇。

曹营第一大将是夏侯惇而非曹仁,这一点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然也知道要论地位,诸夏侯曹是第一档,五子良将是第二档,许褚典韦只能算第三档——典韦最高军职是校尉,许褚是武卫将军,跟大将军大司马和四方将军还差一两个等级呢。

夏侯惇大战吕布,也是为了救曹操:“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夏侯惇不但不惧吕布,而且也不惧关羽,他族弟夏侯渊也不弱,在汉中之战曾与黄忠不分胜负,后来是黄忠趁着夏侯渊下马休息的时候突袭才斩将成功。

夏侯兄弟的武功确实不弱,而且可能为曹操拼命,但他们能吓退张飞的还真不是武功,而是他们之间特殊的关系:“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侯渊用儿子性命换来的侄女,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成了张飞的正妻,这就很有意思了:古人只有明媒正娶的女子才能成为正妻,这说明当初的婚事,夏侯家应该是知情的,否则夏侯姑娘就不能成为张飞的正妻——古人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如果名不正言不顺进了张家门,就只能为妾而不能为妻。

如果张飞是强娶夏侯姑娘而夏侯惇夏侯渊并未允许,那乐子就更大了:张飞在两军阵前看见这二位大爷,还好意思冲上前去动手吗?当年在长坂桥前,夏侯家哥俩都在,他们可没有去跟张飞拼命。夏侯兄弟不动,曹家兄弟也不动,其他如文聘张辽许褚等人都是战场老油条,谁会去当那根出头椽子?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即使潼关渭水之南的那个“刺客”不是马超而是张飞,曹操同样有应对之策,他只需祭出夏侯渊夏侯惇这一对法宝,张飞也得退避三舍——他是敢打大爷,还是敢骂大爷?如果两位大爷问起侄女过得怎么样,张飞又该如何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