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刻意地压抑着她自己的烦躁情绪。

至于那些年轻人的表情,则是明显厌烦的,遇到有人的情况下,年轻人训斥老年人的声音会稍微小上那么一点点,态度也会稍微好上那么一点点。

要是在没有人的情况下,那训斥的声音就会大了许多,态度就会恶劣很多。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要么加快脚步匆匆而过,要么躲在一旁避避风头,免得互相都尴尬和难为情。

我每次遇到这样的场景,心灵深处就会掠过阵阵悲凉——难道这就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吗?难道这就是先人们对后人们耳提面命的养儿防老吗?

我曾经亲眼看到过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是怎样的一种垂死挣扎,他在清醒的时候对我说,哪怕她(指他老妻)再怎样折磨他,再怎样给他的气受,哪怕他的儿子们再怎么盼着他早死,他都能忍受。所有的忍受,都是为了能够活下去,哪怕是多活几分钟也是好的。

说实话,我当时是满眼眶子眼泪花子,像极了那个叫作“潸然泪下”的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尽管如此,我还是强打精神,挤出笑脸,用好言好语安慰着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别去管那些多了,能够活下去就是赚的,其它的都是代价。就跟做生意似的,能够多赚一分是一分,至于看多少白眼、吃多少苦、受多少罪,那都是成本,也都是次要的。

由此可见,人到接近生命终点的时候,求生的欲望和本能,竟然会如此强烈,所谓尊严,在求生欲望和本能面前,屁也算不上!

鉴于此,那些所谓的有尊严地死去,也许只是局外人的感慨,或者说,他或她还没到达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感受到死亡的威胁究竟是个怎样的滋味,所以才会有那种上帝视角。

我多次观察到,无论是办丧事的大篷底下,还是灵璧县殡仪馆火化车间附近的某个角落里,都会有若干个掩面而泣的女人,从来没有亲眼看见过掩面而泣的男人,哪怕是一个也好,但是——没有。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网文,气得直想骂娘!某个乡村里,一个接到父亲病危噩耗的小伙子,从打工的城市匆忙赶来,日夜守候在父亲身边,没想到几天之后,父亲却一直没有咽气。

面对这种状况,小伙子急眼了,对父亲说了气话——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死啊,我可是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啊!

听了这话,父亲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的爆发力,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跳下床,从房门后面找出来一瓶农药,一口气喝光了,然后又躺在了床上。小伙子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做完了那一切。等到浓烈的农药味道传到邻居家的时候,邻居们急忙赶过来,才发现小伙子正在抱着膀子,欣赏着父亲的垂死挣扎。邻居们不管那么多,手忙脚乱地去发动四轮拖拉机,还没等到把那父亲抬到四轮拖拉机货厢里呢,那父亲已经气绝身亡。

邻居们一怒之下,把那小伙狠揍了一顿……

有人也许会说,年轻人压力太大,可以理解。呵呵,我还是那句话,您不是那父亲,或者说,那个濒临死亡的不是您,所以您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么人到老年,究竟应该怎么办呢?有人可能会说,大不了上养老院去。

呵呵,我在这里只能这样对您说,那是您没有见过养老院里的真实场景。

养老院里的真实场景,我是见过不止一次的。

我注意观察过养老院里各类人的目光——

被寄养老人的目光:呆滞,迷茫,麻木,无奈,苟且,凄凉,无助,挣扎,挣脱,翘首以盼,等等。

工作人员的目光:机械,麻木,例行公事,等等。

探视人员的目光:关爱,同情,怜悯,迷乱,逃离,居高临下,触景伤情,置之度外,例行公事,等等。

除此之外,养老院里的某些暗黑,更是局外人所不知道的。

比如,探视人员送来的礼物,必须有专人看管才行,稍有疏忽,便会被人偷走,有的还会被剩下一些,有的则会被扫荡一空。

有人会说,不是有监控吗?呵呵,哪里的监控没有死角啊?那么多的人,谁会为了几袋奶粉甚至几个苹果什么的,去一个人一个人地翻箱倒柜呢?

比如,探视人员送来的礼物,必须分给服务人员尤其是在厨房当服务员的人,哪怕是每人半个香蕉也行,人家要的不是香蕉,人家要的是那份尊重。

如果不分享,那您就等着被报复吧,大冷天的,人家吃的是热饭,您吃的是凉饭,人家的卫生间里有热水,您的卫生间里却只有凉水,人家房间里的地板是一天拖一次并且拖得还算干净,您的房间里是好几天拖一次并且拖过的积水到了第二天早晨还没被晾干。

您还不能对亲属说实话,不然会被报复得更狠,毕竟亲属们年把几个月才来一趟,每趟最多只呆半个小时左右,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光鲜亮丽,哪里能够知道那些暗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养老院里的人,只能逢人就说养老院里的好,如今这世道,只要说好,便可以皆大欢喜,便能够万事大吉。

退一步说,进养老院的人,也是无奈之举,儿女们都在外地不说,儿女们也还有自己的儿女需要照顾呢,即便他们有那份心情,可是他们有那份精力吗?显然没有。

所以,为了能够活下去,承受再多的委屈、伤害和痛苦,也是值得的,毕竟得还是大于失的。

说到这里,我又一次地想到了自己。

我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如果我到了非去养老院不可的时候,我宁愿选择悄无声息地离开这个世界,既然死亡是个必然的结局,那就去坦然地面对它,既然生命已经没有任何质量可言了,那么,多活几天或者少活几天都将毫无意义。

正像灵璧县某位曾经在动乱年代叱咤风云的老先生所表达的那样:不自强,就自息。

至于养儿防老?女士们,先生们,还是收起您的幻想吧,也许过去不是幻想,但是当下却不仅仅只是幻想了,还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呢。

谁能告诉我,这个天大笑话的始作俑者是谁?倘能如此,我请谁去吃满、汉、全、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