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多年前,父亲退休后承包了这座2000多亩的荒山,满目疮痍的秃岭上我们结庐为家,零星的几棵大树,成了家园的点缀。时光像流水般漫过,小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满山葱茏中,人居像一簇巨型的蘑菇,长在绿荫间。

人类走出丛林,不过一万年左右,基因里对绿色的渴望永远无法删除。城市化社会背叛了森林,只有鸟类延续着忠诚的守侯。20多年间绿树成林,随着两个小水库落成、远远近近的鸟陆续在这里落户,我便拥有了与鸟为邻的得天独厚。

啄木鸟和乌鸦是这里的原住民,最早的移民该是山斑鸠了,十几年前入住这里,总是在谷雨之前的晚上开始鸣叫,起初常把它当成布谷鸟,直到后来传来了布谷的叫声,才把它们区别开来。十几年来山斑鸠总在晚上8点左右开始:“咕、咕——咕、顾,咕——咕——咕、咕……”循环往复,整夜不息,那声音嘹亮、孤独,回荡着凄清的味道,从山谷深处远远传来。除了谷雨之后的夜间偶尔有布谷的叫声之外,它不知疲倦的执着覆盖了整个春夏,枕声入眠,真有点辜负它的多情。房前屋后的喜鹊窝不断增多,它的叫声也越来越近,近几年常常会看到它有点像鸽子的身影,不知它是否上演了鸠占鹊巢霸王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类迅速增多,除了常见的麻雀、黄莺、黄鹂、山雀、柳莺、野鸡、喜鹊等等之外,罕见的红嘴蓝鹊、苍鹭、野鸭,也经常出现,它们由远远地试探性光顾,再逐渐向人居靠近,也不乏成为近邻。它们在林间尽情欢唱,直至暮霭浮升,倦鸟归巢,山林恢复一片宁静。环山把天宇围成一个穹顶,头顶的银河是最奢华的绚烂。先生搬来躺椅,执意让我体验一下他近期的享受,并强调一定扔掉手机。我坐躺上去,直面星空满目璀璨,这样的姿势,正适合倒空大脑、果然不错!清风徐徐吹来,在耳边发出若有若无的“扑、扑”声,裹挟着淡淡的花香、林香、草青,徘徊于鼻翼间。山斑鸠准时登场,像好听的女中音,意味深长地唱着,空旷的山谷都是它的回声;远离俗世的喧嚣,一切都是纯然的天籁,人间的烦恼、劳作的疲惫荡然无存。

有关资料介绍:“鸟的大脑与小脑之间有一种松果形状的分泌器官一到晚间就会分泌出黑色紧张素,,这种激素对光特别敏感,当光的波长超过鸟的头盖骨时就产生化学反应成为一种奇特的生物钟,天将亮时在光的作用下,鸟就会啼叫。”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诗句,或许正是来自对鸟类与天光的观察,难怪清晨的鸟世界争鸣胜于争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明时分,噪鹃清亮婉转的“哨声”毫不客气地钻进睡梦里,“顺儿——啾儿——,忍儿、剩儿——”向上一个突跳,再拖一个长长的尾音,那声音越叫越快越叫越高,最高处却戛然而止,一段音符结束,随即循环播放。那种你不起床决不罢休的纠缠,在”唧唧喳喳“的小鸟声中穿绕出荡气回肠的意味。最是那野鸡粗哑短促的“咯、嘎”声虽不好听,却有着自我感觉良好的粗声大气,像乐曲演奏中偶尔敲出的梆子声带着体量的底气。啄木鸟敲击树洞“嗒嗒嗒嗒”的声音单调、果断,有点原住民的霸气。这里没有主角与配角,自由天地的混声合唱,每一只鸟都是主角,活跃在流动的舞台上。

野鸡是最善于隐蔽的鸟类,它的听觉与视觉极其敏锐,无论你怎样小心翼翼,它都会在人未靠近时,翅膀扇动出沉闷的声音,惊慌失措地“嘎嘎咯咯”叫着飞走,尽管它飞得不高,但回避人类却绰绰有余。最近几年,一窝野鸡移居院外不远的灌木丛,偶尔在黎明时分光顾我的院落、菜园,或许这种耐受力极强的物种,没见过人类建筑的讲究,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它们成双成对地来,有时把头伸进水桶、装着麻饼的瓷缸,在吊椅周围左顾右盼。华丽的羽毛和细软的腰羽,使它们的颜值远远高于家鸡,尤其是雄鸡,有着显眼的耳羽簇,长长的尾羽闪着金属般的光泽,让我突然想起古装戏中穆桂英头冠上斑斓的羽翎。在新奇的世界里它们始终保持着警惕,我们只能透过玻璃欣赏它短暂的停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邻居”,最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莫过于喜鹊,它们把巢搭在了房前屋后的树上,是名副其实的近邻,串门从来不打招呼,除了啄食房顶上晾晒的粮食、干果,时不时到猫的食盒里来上两口,在水龙头处饮水更是来去自如。实在不渴不饿也会在平坦的草坪上悠闲散步,长长的黑色尾羽和草坪面平行,白色的肚皮和黑翅上的斑纹,在草坪的衬托下更加鲜明,头高高地昂着,尖尖的喙向前一点一点,像一个气宇轩昂的绅士,这气度,无论如何也不会跟大大咧咧不顾吃相的喜鹊连在一起。它们时而轻盈地翘着尾巴跳跃,时而大摇大摆地踱步,碰上家里的猫咪,还要凭借翅膀上下飞跃,挑逗猫的跳高技能,直到把那只无所不能的花猫气得“喵喵”只叫。它有着极其灵敏的嗅觉,对香味异常敏感。春天,它长长的喙精准地戳进土里,叼走刚刚播下的花生种子。秋天它们转着圈地叼食土里成熟的花生,不留痕迹地留下亭亭玉立的花生棵子。喜欢油料作物或许是多种鸟的共性,成熟的向日葵,在喜鹊的带领下,也常常被分走一半。

今年早春,一场肆虐的大风,把梧桐树上的一个喜鹊窝掀了下来,从几十米的高空中坠落,它依然保持着相对完整的架构。看似凌乱无序的鹊巢,却有着精密科学的构造,最外层的树枝足有手指那么粗,真不知道它们是怎样搬运上去的。内层的树枝要细一些,但它们的弯度和长短,却经过严格的挑选。枝条相互穿插,内外咬合,十分牢固,最里面一层铺着细草、羽毛、树叶等轻软的材料,既舒适又保暖。它们的建筑史应早于人类,“第一流的建筑师”名不虚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院子的东北角上,有一棵60多岁的大槐树,是前些年村里的一位同龄人翻盖老屋,舍不得砍掉长了50多年的槐树,特意找来说是要给树找一户好人家继续生长,先生动用了吊车、汽车,把它移栽了过来。它不负主人的情义长得枝繁叶茂。这几年成了一群红嘴蓝鹊的“会所”,不时地飞来在浓密的枝叶间,蹦跳嬉闹。这些不知原乡何处的“公主”们,也是落户十多年的“移民”,它们的头部蓝白相间,双足和锥形嘴呈鲜艳的红色,幽蓝的背羽闪着缎质般的光泽,蓝、白、黑相间的欣长尾羽,比野鸡的更加飘逸。飞行时呈波浪式起伏,翅袖漫舒,尾若彩绸飘飞,像一曲曼妙的轻舞。枝叶间传来千回百啭的歌声,复杂的音符美妙流畅、婉丽动人,让人联想起泉水润过的嗓音。红嘴蓝鹊是传说中王母娘娘的三只青鸟之一,是鹊类中体积最大、尾巴最长、羽色最为漂亮的一种,有“鸟中西施”的美誉。它们有时也在草坪上起落、轻捷地蹦跳。偶尔啄食一下动作十分矜持,仿佛知道自己只是做客。

苍鹭和野鸭喜欢大面积的水域,总是在附近的小水库觅食,它们的听觉极为灵敏,总是与人保持着50米的安全距离,只能在望远镜中观察它们的举动。苍鹭大部分时间站在岸上,盯着潋滟水光中的乱峰侧影,痴痴地等待红鱼入镜;有时用长而尖的喙梳理自己的羽毛;有时闲庭信步,细长的颈勾勒出“S”型的优美曲线。野鸭总是直接滑翔入水,尽情游嬉,上岸后抖抖羽毛上的水,像一个有时间限制的泳者,及时飞走。它们从院子上空飞过,从不来打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体积小巧的精灵们,是家中的常客,它们有的不声不响地在屋檐下擅自做窝。

房后小山包上有一个凉亭,鸟比人使用的时间更长,每天清晨,总有一只小鸟“唧——唧——”像是召唤,然后便有同类回应,单音节词即刻变成温柔动情的多音节词,恰似情人之间的对话。随后小鸟们在那里集聚,各种委婉动听的声音缠绕在一起,犹如人类世界声乐团体的集体吊嗓儿,听不懂鸟语,但听得出它们的兴高采烈,热闹完毕后,三三两两各自飞走。

小小的北红尾鸲常常伺机飞进厨房,在灶台和餐桌上跳来跳去,像一个弹跳的橘红色绒球。一有人进来便慌不择路地飞撞在玻璃上,它们无法理解这透明的空间怎么会有一道无法穿越的“墙”。人退出来,它们会从门口落荒而逃。窗前的桑树上常常有燕雀跳来跳去叼食果实,小小的身形有点与麻雀相似,胸部的羽毛有一块鲜艳的橘红,叫声比麻雀婉转动听,不经意一拉窗帘它们会闪电般消失,飞行的速度和力度不亚于一支穿飞的利箭。燕雀是候鸟,有极强的飞翔能力,每年付出千山万水的脚力成本南北迁徙,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贬低之词,想必是人本位一相情愿的误判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的一天,几个老朋友来访,坚持在大树下的旧碾盘上用餐,这个当年被他们称为“天下第一桌”的“餐桌”已经有十年不用了。一群人推杯换盏,酣畅淋漓,一“桌”饭变得杯盘狼藉。送走客人后回来一看,几只不知名的漂亮小鸟,醉眼迷离地在残羹剩饭间扑腾翅膀,原来不知是谁把一块馒头放进半杯酒里,小鸟们吃了泡酒的馒头居然醉得飞不起来了。电视剧也编不出的情节,竟然让几只可爱的小精灵精彩上演。

每年从五月开始随着果子的成熟,小鸟们成群结队在树上饱餐,它们对甜味与香气比人类更感兴趣,最早熟的是樱桃,树梢上向阳的那些最红最甜的,总是被它们抢先品尝。紧接着桑葚、山杏、桃子……一直吃到深秋的柿子、松柏树籽、初冬的黑枣等等。20多年的荒山育林,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空中食粮。这些大大小小的飞羽祥邻,毫不客气地掏空苹果和梨的果肉,剩下圆圆的大半个完好的皮壳,假模假式地站在枝头。

孙女回来收果子,都要留下一棵:“奶奶,还是给鸟留一棵吧,都摘光了鸟们多可怜呀!”孩子哪里知道,偌大的山林它们永远不会缺少食物,鸟类的生存能力远比人类厉害得多。勤奋的鸟类啄食树上的昆虫,维护着林木的健康,光顾菜园时也顺便消灭菜叶上的虫子。它们有着维护、消费、传播林木的三重功能。鸟们在啄食果子的同时,把来不及消化的籽实通过排泄,播在了人类无法到达险栈沟坡。种子不声不响地发芽生长,直到开出鲜艳的花,才突然惊艳于世,长在悬崖上的柏树、开在险峰灼灼的山桃、山杏花,是大自然颁发给鸟类绿化的锦旗。声声鸣唱里,有它们杏花春雨的情感谱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林中偶尔也会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林间有时也会看到小鸟的羽毛。家养的花猫已成为半野生,经常叼回松鼠让它新生的孩子们适应野性与血腥。一天早晨,在它的窝旁发现一堆红嘴蓝鹊的羽毛,血染的污迹与目光相击,我突然感到心被重重地撞了一下,浑身的血液瞬间冷却,窒息的厉害。天哪!是不缺吃不缺喝的猫,伤害了可爱的蓝鹊。一连几天没看到它们的身影,我望着空空的槐树,深深的负罪感堵在胸口。再听到它们的叫声时,总感觉有一种哀伤的韵律在心头萦绕。

春季的一天,一整天不见那只怀孕的猫回来吃食,晚上回来时,它变得轻巧苗条,显然是藏在什么地方生产了。连续一个星期,它都是匆匆进食,即刻不见踪影。这是它的第四胎了,我盼望着一个多月后,它像往年一样带着它的宝贝们骄傲归来。谁知那天晚上,它在院子内外惊慌失措地连跑带叫,凄惶的声音里裹挟着愤怒与绝望,它不吃不喝不停地嚎叫,一定是它的宝贝们被什么猛禽叼走了。它为了安全,总是把小猫生在谁也找不到的灌木丛中,几年过去安然无恙,想不到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整整一夜它都撕心裂肺的叫着,却唤不回它的孩子们。连续几天,它茫然地卧在墙边不吃不喝也不叫,透过眼神看到一个“母亲”滴血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脑海里翻滚着许多“如果”陷入反思,看来动物并不喜欢人类深度介入它的生活,才在产仔时避而远之,物种之间的安全感是必要的间距。每一种动物,都有着食物链中独特的位置,无法用简单的善恶界定,尽管我常常想起那只讨厌的秃鹫或鹰,想起那几只可怜的小猫咪。

鸟类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伙伴,它成为人类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诗经里“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唐诗宋词中的“两只黄莺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等等,试想中国文学中缺失了鸟的倩影,还会有如此灵动的意象美学吗?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人类与鸟类和谐共生的历史。与鸟为邻,欣赏它们古老而又神秘的灵性,感受它们的欢愉、曲折、凶残、疼痛,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厚。

绿色波涛柔软涤荡,碧峰连云、翠浪涌动,这是任何生物都不排斥的颜色,散发着母性的温柔与包容。它象征着生机、安全、食物、家园,神圣的安恬蕴藏着幸福与美丽,也掩盖残酷与杀戮,动物界的食物链条沾满鲜血,弱肉强食是最直白的诠释。多么希望我的祥邻们和平共处,守候共同大山的祥和与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