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5年8月10日,广西新闻网报道了南宁市动物园中出生的特殊的蛇宝宝,它有两个头!饲养员都直呼头次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是如此罕见的“双头蛇”在广东鼎湖山上却一点都不稀奇,当地居民表示山上都是,一抓一个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众所周知,双头蛇是一种很罕见的蛇的形态,这种蛇生物科学上属于畸形胎,出现的概率极低,幼蛇的成活率也很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生的双头蛇的概率大约是四万分之一,但根据村民介绍鼎湖山不仅有双头蛇,而且数量很多,这是极不符合常理的,如此神秘诡异且大规模的“双头蛇”“变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鼎湖山“双头蛇”寻踪·】»

2020年11月3日,《地理·中国》纪录片介绍了这种极为特殊又神秘的“双头蛇”。

在当地村民口中,它身长半米,跑得很慢,有头无尾,黑黄相间,还带有剧毒能化骨,关键的是数量还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长相夸张的生物是真实存在的吗?

为了寻找这传说中的“双头蛇”,《地理·中国》摄制组跟随着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同深入到了鼎湖山腹地,揭秘“双头蛇”的真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鼎湖山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潮湿闷热,而保护区内多是常绿阔叶林等植物,环境最是适宜蛇类生活。

而根据当地村民的描述,“双头蛇”很有可能是藏身在密林深处,并且喜欢在夜间出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摄制组决定在夜晚降临的时候,深入鼎湖山,寻找“双头蛇”的踪迹。

虽然人们对神秘的“双头蛇”十分好奇,但是对于鼎湖山是否真的存在这种奇特的生物,专家是持怀疑态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专家提出了两个最有可能的假设,一是“双头蛇”生活的这片区域因为环境特殊,受到了某种物质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蛇类的变异。

二就是“双头蛇”可能根本就不是蛇类动物,只是因为当地村民对这个物种认识不全,张冠李戴,给它起的别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鼎湖山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保护区,里面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也有很多研究者、生物学家曾到这里进行过实地考察,但是都没有发现过村民描述的“双头蛇”。

因此,这种神秘的生物很可能就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那么它究竟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路上的寻找,摄制组终于发现了村民说的“双头蛇”,在体型和各种身体特征的描述都能对的上。

但它的确不是一种蛇类,而是一种两栖动物,学名叫做版纳鱼螈,是唯一一种产于中国的蚓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专属中华保护地的濒危动物·】»

版纳鱼螈是一种濒危动物,仅分布在我国南端的少数丛林当中,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年的版纳鱼螈与蚯蚓十分相似,体表光滑,也是靠身体的蠕动向前爬行,这种生物主要生活在水质优良、气温较高,并且流速较缓的溪流当中。

成年之后,它们就会爬到岸上,也与“双头蛇”更为相似。

因为对水质的高要求,它的健康状况和种群繁衍规模也能直接反映出当地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体的版纳鱼螈体长在三十到四十厘米左右,有拇指粗细,与一些幼年的小蛇体型接近,因此人们将其误认为蛇类也情有可原。

那么它是否含有剧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版纳鱼螈是没有毒性的,并且它十分胆小,性情温顺,遇到比自己体型大的动物一般都会直接绕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适应穴居生活,喜欢在夜间出没,独特的生活习性导致它的眼睛视力退化的很严重,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它的头尾粗细相当,头颈没有明显的界限,身体某些部位还有鳞片的残余,不动的时候很难分辨它的头尾,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双头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3月,广东省专门成立了中华保护地来保护版纳鱼螈之一濒危物种。

这种生物在中国仅此一种,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但它被人们广泛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濒危状态了,野外很难寻到它们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也正是因为它们的稀少,并且出没时间在网上,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全面,因此才会误认。

虽然它们的天敌,例如鬼、鳖、蛇等野生动物的数量都在以更快的速度减少,但是栖息地的破坏和食物来源的减少成为了版纳鱼螈物种数量大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为何这种生物会在鼎湖山大规模繁衍呢?这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在鼎湖山的密林当中,气候湿热多雨、地下的腐殖质很丰富,为蚯蚓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版纳鱼螈主要是以蚯蚓为食,可以说版纳鱼螈在鼎湖山吃喝不愁、住的也很舒坦,因此它们才能够在这里繁衍生息,壮大种群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青蛇的习俗·】»

在外观形态上来看,版纳鱼螈更形似于蚯蚓,但是当地人为何会把它归为蛇一类呢?

当地人对蛇有很深的情节,养青蛇的习俗流传已久,在德庆县,每年的农历五月初,这里都会有大规模的庆典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之一就是与蛇有关,人们会把养好的青蛇送到龙母庙以纪念龙母河神,随着中原“龙”文化的传入,人们逐渐受到影响,也会将青蛇称为“小青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就对蛇有着很深的情感,因此在看到版纳鱼螈的时候,人们才会第一个想到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有时候大家说的很多生物都是同一种,只是由于文化习俗不同,或者当地人们对生物的不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就会给同一种生物取别名,从而闹出了“乌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玉米,不同地区的人可以叫它苞米、玉蜀黍等等,甚至在粤语当中,玉米被叫做粟米,这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鼎湖山神秘的“双头蛇”终于露出了真面目,版纳鱼螈也再一次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虽然不是真的“双头蛇”,出生率和存活率也没到了四万分之一的概率,但这种濒危物种现在仍然很需要人们的保护。

参考:

央视网《《地理·中国》奇特的山谷·鼎湖秘境》,2020-11-3
环球网《罕见!日本出现野生双头蛇 概率仅四万分之一》,2020-12-17
澎湃新闻《为“两头蛇”申请中华保护地?其实是濒危版纳鱼螈》,2019-2-22
澎湃新闻《天敌减少,它们的种群不增反减是为何?广东已建两中华保护地》,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