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对外交流的城市之窗,位于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是上海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如今,这里也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世界会客厅今天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约400位成功预约的"幸运儿"走进这座承载着百年风华的城市新地标,打卡北外滩最佳观景点,也触摸上海城市发展肌理。

上海北外滩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卞敏表示,世界会客厅举办首次公众开放日,是希望让广大市民朋友以及国际友人更近距离了解这个项目,从建筑到历史、从文化到艺术,感受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一起共享城市更新硕果。据悉,自今年7月起,世界会客厅将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定期向公众开放,市民游客可以通过小程序预约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赏"三大中国之最",同框"限量版城市天际线"

记者在现场看到,首个公众开放日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前往参观。"6月初首次开放预约便引发了热烈反响,近万名公众报名预约,最后约400位‘幸运儿’成功预约。"卞敏介绍,参观者组成25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都有讲解员提供全程讲解服务。

世界会客厅由三幢历史建筑组成,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既保留了百年建筑的风貌,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世界会客厅内部那些"神秘"的空间被一一解锁,特别是其中70余件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雕塑、书法、摄影、篆刻、绒绣、新媒体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神韵。

在1号楼一层迎宾厅,巨大的《江南印象·绿水青山》琉璃墙十分壮观。讲解员介绍,它取材于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最大的琉璃多媒体艺术装置墙,整件作品以2828块手工琉璃构成,背后的LED显示屏上的动态山水与琉璃叠加,展现出一派富有生机的江南图景,还会随着季节变换展现不同色彩。这幅琉璃墙作品与国内最大的室内风景油画《日出东海》和国内最大的花卉主题马赛克镶嵌艺术作品《满园春色》,创造了三个"中国之最"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海生活了23岁的Ms.C是首批来到公众开放日的外籍友人,浏览过后觉得宛如置身艺术画廊:"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满园春色》,在远处看,这里像是一幅绘满花朵的巨幅油画作品,但凑近看,竟然是由79万片马赛克碎片制作的镶嵌艺术作品。"她告诉记者,她此前在滨江步道citywalk时,曾拍过好几次世界会客厅的外景,但真正走进来,对上海又有了新的认识。

除了艺术和人文之旅外,几乎所有的参观者都会驻足世界会客厅的观景平台,在上海"限量版的城市天际线"前拍照留念。在这里,外滩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金融中心交相辉映,黄浦江滨水"工笔画"铺展眼前,让人沉浸于建筑设计的浓厚底蕴和中华文化的磅礴意蕴,深刻感受到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魅力。

不仅是国际政务交流场所,也是市民文化体验的新空间

公众开放日是世界会客厅高质量开放的一个崭新的开始,不仅展示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共享城市更新硕果,更激发更多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选择6月16日作为首次公众开放日,也承载了特殊意义。卞敏介绍,2021年6月16日,世界会客厅以一场特别对话会首次亮相;2022年6月16日,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在此举办,逐步迈开面向市场的步伐;去年6月16日,世界会客厅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发布主题曲《会客 | 世界》,通过建立声音符号表达多元和包容的文化属性,"今年,我们希望把这份专属的时间记忆带给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卞敏看来,世界会客厅不仅是国际政务交流场所,同样也有亲近市民的文旅体验,承载了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属性。记者注意到,世界会客厅户外草坪空间也首次开放,可打卡艺术家联名快闪装置。现场还设置了拍照打卡点,提供全程摄影,供参观者下载留存。意犹未尽的参观者还能在参观结束后前往互动体验区,手工制作掐丝珐琅工艺品,体验非遗海派剪纸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比利时的托比亚斯参观完世界会客厅后意犹未尽:"这里不仅保留了原建筑的铁柱子,也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展现了城市的创新精神。"这位生活在上海的网红博主表示,将把这个新的打卡点推荐给更多国际友人,帮助他们更好认识中国、认识上海。

据悉,自今年7月起,世界会客厅将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定期向公众开放,预约通道将于每月20日开启当月参观预约,具体信息以世界会客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为准。除了公众开放日外,世界会客厅露天草坪、滨水下午茶、展厅场所等区域,也将对外接纳企业活动,为多方来客提供优质的社交与文化体验。

作者:徐晶卉

文:徐晶卉 图:袁婧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