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外观,还在于其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中国有着数不胜数的珍稀文物,其中不乏外观惊艳的稀世珍品,让我们来看看这十件精妙绝伦的文物:
10: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乾隆皇帝专用的饮酒器,由黄金、顶级珍珠、红、蓝宝石打造,杯身錾刻着缠枝花卉,玲珑剔透,镶嵌着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口铸有金瓯永固四个字,寓意江山一统,疆土永固。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共有四件,分别制作于乾隆、清、中、晚年。自它制成后,每年新年正月初一举行的“开笔”仪式时便被放置在养心殿明窗的紫檀长案上,在杯中注入屠苏酒,皇帝亲自点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因此,金嵌宝金瓯永固杯被历代清帝珍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9:清黄炳塑素胎金丝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黄炳塑素胎金丝猫是一件清代的陶塑作品,现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它是一件足以以假乱真的陶塑金丝猫。
这件作品由清代陶塑大师黄炳制作。黄炳是清代中后期石湾陶塑名家,擅长制作鸟兽和人物,尤精于塑造鸭、猫和猴子。
这件陶塑作品原来是素胎,也就是没有涂釉上色,完全是黄泥的本色烧制而成,但却恰到好处地还原了金丝猫的真实毛色,这种效果是通过利用泥胎烧成后的自然色来实现的。
8:元代玻璃莲花托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代玻璃莲花托盏是元代的玻璃制品,1972年出土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汪世显家族墓。这套托盏由盏和托两部分组成,为普兰色半透明玻璃质地,盏身呈七瓣莲花形,托外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宛如夜幕下盛开的蓝色睡莲花。
元代玻璃莲花托盏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是中国古代玻璃制品中的瑰宝,也是元代玻璃器皿中的稀世珍品。
这件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7:明代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是1957年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宫的属于孝端皇后的凤冠,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顶凤冠的主人为明孝端皇后王喜姐,她是明朝第13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凤冠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7厘米,重2320克。凤冠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冠上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颗。
该凤冠采用了花丝、点翠、镶嵌、穿系等工艺。其制作工艺繁复、用料珍奇,不仅具有精致华贵的特点,也使冠饰与孝端皇后的身份相符,展现出皇后母仪天下的威严。此外,凤冠的点翠难度大,不仅点翠的面积大,而且形状复杂。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富灵动感。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反映了明中后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水平,是中国古代文物中的瑰宝。它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6: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是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珍贵文物,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这件耳盖炉以芙蓉石为原料,制作而成,其特点是通体粉红色,布满长短不一、大小相同的天然纹理,造型古拙敦厚,雕琢精细。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通高为17厘米,口径为14.9厘米。在设计上,它的腹部雕饰对称,装饰有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而盖顶则雕饰有四条小蟠螭。这种精美的雕刻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技术,也体现了当时皇室的审美偏好。
此盖炉的原料芙蓉石来自斯里兰卡,其硬度较高,普通刀具难以雕刻,这就要求使用更为精细的工具和技术。这种物理特性的限制也可能影响了芙蓉石器物的制作工艺,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显得尤为珍贵和独特。
5:西汉蓝色琉璃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西汉蓝色琉璃环是1975年出土于长沙市咸嘉湖陡壁山1号墓的文物,堪称穿越之物的“蓝色圆环”,现收藏于长沙博物馆。它的材质为玻璃,颜色为深蓝色,表面有黑褐色自然斑块。琉璃环通体透光,素面无纹,造型完整优雅。其制作工艺精湛,表面被打磨成高度平整光滑的六面体,然后与圆形构造相结合,在灯光下会呈现出“漫天星光为伴”的效果。
这件蓝色琉璃环的出土证明了西汉时期琉璃工艺已达到较高水平,它独特的美学韵味将华夏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4:宋代莲藕金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藏于江阴博物馆,用薄金片在方寸之地层层叠上九层莲辩和莲蓬。
材质与工艺:金簪以薄金片为材料,运用了錾凿、镂空等工艺,制作精细。
造型与纹饰:簪子呈扁平状,主题纹饰为莲花和莲蓬。九层莲瓣和莲蓬层层叠上,每层莲瓣上都有精美的镂空纹饰。
尺寸与重量:通长36.1厘米、最宽处6厘米,重66.9克。
艺术价值:宋代首饰追求新奇时髦,这件金簪在方寸之地展现了丰富的层次和精美的纹饰,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
3:春秋莲鹤方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莲鹤方壶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它是一对两件,两件形制、纹饰、重量完全相同,只是尺寸略有差异。其中一件方壶通高117厘米,口长为30.5厘米,口宽24.9厘米,被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院;另一件方壶又名为“立鹤方壶”,尺寸略大,方壶通高125.6厘米,口长31.6厘米,口宽26厘米,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莲鹤方壶整体为椭方体,有长颈、斜肩、垂腹、圈足,下有双兽承托,上有冠盖。壶冠是双层盛开莲瓣形,莲瓣外扩呈弧形,与下腹形成“S”形曲线,莲瓣中央仙鹤昂首展翅。壶颈两侧是龙形怪兽双耳,龙角呈花冠形,回首反顾,两角竖起,躯干起伏,尾端上卷且饰镂空鳞纹,壶颈还有两面龙形小兽。腹部四方有小型飞龙,曲颈回首,兽脚如花,四肢攀附且肩生双翼、长尾卷曲。圈足下有两条侧首吐舌的龙(虎)形怪兽,饰鳞纹,弓身卷尾并有枝形角。壶身附饰的龙、兽皆呈向上攀缘状,给人轻盈灵动之感。
莲鹤方壶是国家一级文物,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2002年,莲鹤方壶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2:清乾隆粉彩绿里花形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乾隆粉彩绿里花形杯是苏州博物馆的一件文物,它将梦里水乡的清灵婉约以釉色渲染。
杯身呈花形,荷花盛放,莲瓣下镶嵌一片翠叶,绿色掩映中,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杯内釉里是湖蓝色,清似天,淡若水,水天一色,美轮美奂。
采用了粉彩工艺,色彩鲜艳,绘画精细。
这件粉彩绿里花形杯展示了乾隆时期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荷花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清碧玺海蓝宝朝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碧玺海蓝宝朝珠是清朝时期的一种珠宝饰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串朝珠的主要材质为蓝色海蓝宝石,与四颗粉色芙蓉石交相呼应,中间还配有桃红色碧玺和水滴形青金石,整体配色清丽高雅。
朝珠是清朝帝王或品阶较高的官员在特殊场合悬挂于胸前的饰物,平民百姓不得使用。其由108粒珠子贯穿而成,每隔27粒珠子中间需隔一粒佛头,此外,朝珠还需有三条记捻和一条背云。
清碧玺海蓝宝朝珠不仅具有装饰功能,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的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当时的珠宝制作水平和审美观念。同时,这串朝珠也是研究清朝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些文物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但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和喜好不同,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