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贺岭峰接过一个14岁男孩的心理咨询,男孩父母都是复旦大学教授,男孩深陷抑郁,几次试图割腕、跳楼,父母没办法,只能把他当最后的救命稻草。
男孩吐露心扉说:“我现在14岁了,我爸爸妈妈是大学教授,所以我从小该吃的、该玩的、该去的已经都经历过了。我觉得人生也没啥遗憾了。

男孩可谓是人间清醒,他说:

我现在不死的话,明年就要参加中考,考不上好的学校呢,爸妈会觉得很丢脸。我再怎么读,也不一定读得过我爸我妈。
你看他们俩都是大学教授,现在不也就活成这个鬼样子吗?不也就是个社畜吗?你看他俩,夫妻关系也不好,整天吵架、冷战,有啥意思?
我才不会结婚生孩子,生个像我这样的孩子还得天天操心,我自己还活不过来呢。
我这样的性格,出去以后老板保证会PUA我,然后我还要遭受社会的鞭打,干嘛要被社会全部都折磨一遍以后再死呢?早晚是死,我现在死了不挺好的吗?”

心理学家贺岭峰听完无言以对,这个孩子太聪明了,于是他换了一种思路来帮助他——得知这个男孩每周都去一家猫咖啡馆做两个小时的义工后,他建议孩子父母说:

“你们要不给他养一只猫吧,我觉得人不一定能留得住他,但猫没准能留得住他的命?”

太震撼了。

但也太真实了。

我家里下一代的亲戚,你让ta回来看看老辈人,ta未必愿意,但是他们对宠物可上心了,做狗妈猫爸的时候那种感情比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变了,我为什么反对姐妹们做长时间的全职妈妈?

你为照顾年幼孩子而远离职场。

孩子到青春期后,你与社会脱节了,你越是用力,越教育不好孩子。为了孩子长远考虑,你等他上了幼儿园后赶紧回职场,做啥都行,就是要与社会上的人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人父母缺的从来不是付出,而是克制。

全职妈妈比职场妈妈更难克制母爱,独生子女的妈妈比多子女妈妈更难克制,容易养不好孩子。

我前几天刷到一个家长的教育经验分享,他说——
孩子才是真正的司机,父母只是那个副驾。
你不要抢方向盘,你行你上。
不要拿你当年开拖拉机的经验反复说,现在开的是电车。

咱们养孩子的最好状态,就是默默看着导航与周边路况,孩子走错了稍微提醒一下,赶紧说——“没关系,那不就多绕几公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亿说说自己的经历吧。

我最感谢父母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父母也会悄悄焦虑,但不传递焦虑感给我。

我大二的时候,对家族的belief“离经叛道”,遭遇家人厉害的逼迫。

后来,我妈想通了,做出180度的大改变。

已过“做父母的保质期”,对于孩子不可知的未来,就只能像朋友一样,去了解、去经历。

追求真理后,我妈比我还认真。

她常说的几句话,都可以缓解我的焦虑,比如:

鸡不尿尿,各有出路。

你别怕,咱家有+

我女儿傻人有傻福,什么好事都追着你跑。

我大三的时候,别人父母在为小孩读研焦虑的时候,成绩平平的我莫名其妙就被保研了。

我跟金先生谈恋爱,是世俗的下嫁。父母反对一阵无效,也就放弃,改为祝\福,让我们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我们去了举目无亲的杭州,白手起家。我养育儿子的时候,研究生还没毕业,本想按部就班找工作,无奈金先生又抑郁到不想活下去了。

按理说,远方的女儿经历这么多艰难,做家长的会非常焦虑、插手来管。

我的父母有一套非常高明的方法,来对抗焦虑——

我如果好,他们会赞美。

我如果不好,他们会更多地赞美我。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常赞美我聪明好学,勇敢坚韧,将来必成大器。我每做一点点好事,他们感恩说,女儿太孝顺了,我们太有福气了……

喜乐+赞美,是我家的说话方式。

金先生情绪不好,抑郁多年,赚一点点钱。搁一般岳父母身上,可能就不得了。我父母也焦虑,也担心,但他们选择不把自己的焦虑感转嫁给我们。

保持空间上几千里的距离,联系少一点。等他们调整好的时候,再跟我多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越界,不插手,不滥好人。

这对中国父母来说,挺难的。

父母的态度改变孩子的人生。

如果我父母不尊重金先生,我可能早离婚了。他们经历内心的挣扎后,选择支持我们把婚姻捍卫下去。我妈常说:金先生是晚熟的果子,会特别香甜。

在很多年中,我住在蟑螂满地,破旧潮湿的出租屋,因为哺乳而不能找正儿八经的工作。我妈偶尔来看我,勉励我说——我女儿天生是做老板的材料,你未来会比某某、某某、某某更有影响力。

她是凭信心说,我就凭信心去领受。

父母,是儿女生命中最伟大的yu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休后,我妈迷上了书画,本文配图都是我妈的作品。

书画,缓解一个人的焦虑。

攀比心,是现代人焦虑感的主要来源。

常把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比,看的都是孩子笨、弱、苦等不够光彩的一面,怒气很容易转移到了配偶身上,甚至家庭出身——瞧,我丈夫就是这么差,所以我孩子不能像别人孩子那么完美。

这样循环下来,我们并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更不会变成别人,而是成了一个焦虑、敏感、抱怨的自己。

我喜欢莫泊桑那句话: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长时间轴,你就不焦虑了。

我父母用“信望爱”的心态托举我,报持我——

我在二十多岁穷困潦倒,在三十多岁开始发力,在四十多岁儿女双全后,迎来丈夫的情绪成熟与自己的事业稳定。

我有自己的节奏,谁能说我比就比自己的同学差多少呢?好多当年我羡慕的同龄人,进了电视台的面临中年失业,做了富太太的面临丈夫破产……

我常挑战来找我诉苦的妈妈——孩子完全不改,你接受吗?孩子青春期的状态与他漫长一辈子来说,是不是短暂的?

你能接受孩子的命运吗?

孩子躺一辈子,又能咋地呢?孩子这辈子不结婚,他有他的命运,你安享晚年就好了。

我们交托了,事情就触底反弹。

家长越紧紧抓住,拼命说教、挽救、弥补,孩子就越长不大。让我们学习交托吧——今天,科技的发展、商业的变化、专业的变迁等等,都在高速路上。

与其奋力追赶时代的潮流,一定要逼着孩子如何如何,还不如安安心心活在自己的信心中,做好那个托举他们的人。

在夏天,一定会有美好的转化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