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共历21帝,享国近三百年,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唐朝历史在安史之乱后仿佛就终结了,顶多就知道一点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平叛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相比于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以及李隆基时期的万国来朝,唐朝后期的表现着实有些萎靡,但事实上,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还是坚持了一百多年才最终灭亡。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就陷入了内斗的怪圈,不是皇帝和大臣、宦官斗,就是大臣互相攻讦、宦官争权夺利。

除此之外,大唐外部也不安稳,一边是吐蕃、回鹘等国频频挑衅,一边是藩镇反反复复叛乱,搞得大唐乌烟瘴气,乱成了一锅粥,而在这种环境下,大唐竟然出现了一位被称为“小太宗”的明君,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母亲出身卑微,遭到排挤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母亲郑氏原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小妾,后来李锜谋反被杀,郑氏以叛臣家眷身份没入宫廷,成为郭贵妃的宫女,偶然一次机会,郑氏得到临幸,生下李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宪宗儿子众多,加上郑氏身份低微,李忱很少得到父亲的关心,不受宠爱的皇子在后宫时是什么待遇不言而喻,这也就使得李忱从小表现得老实木讷,寡言少语。

即便面对别人的冷言嘲讽,李忱也装作听不懂模样,以至于他的亲爹李纯也怀疑自己这个儿子可能有些呆傻,慢慢地,李忱在后宫中就被贴上了痴傻的标签。

唐宪宗去世后,其子唐穆宗李恒继位,也许是觉得李忱对自己的皇位造不成威胁,唐穆宗很大方地将李忱封为光王,并派母亲郭太后的堂弟教导李忱。

据说,李忱常常梦到自己骑龙飞天,他将此事告诉母亲郑氏后,郑氏吓得不轻,连忙警告儿子不要乱说话,更不要将这个梦告诉其他人,毕竟骑龙飞天一事象征意义太明显,若是被有心人知道,他们母子难逃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唐穆宗仅仅在位五年便因服用丹药驾崩,年仅30岁,而李忱母子的平静日子也因此被打破。

唐穆宗驾崩后,16岁的长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李湛正值贪玩的年纪,沉迷于蹴鞠和打夜狐,对处理朝政兴趣不大,在登基后的第二个月,李湛就在中和殿、飞龙院击球,甚至还在中和殿大摆宴筵,行为十分荒唐。

后来干脆都很少上朝了,大臣们一个月也只能见到皇帝两三次,登基两年后,李湛就被宦官李克明联合军将苏佐明等人谋害了,年仅18岁。

装傻保命,熬死4代皇帝

之后又是宦官出手,指挥神策军入宫铲除了李克明,扶持唐穆宗李恒的次子李昂称帝,即唐文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文宗在位期间十分厌恶宦官干政现象,奈何他本人就是在宦官的扶持下才登上皇位,所以唐文宗不敢与宦官集团进行明面上的争斗,只能放任宦官集团恣意弄权。

按照辈分来讲,李忱是唐文宗的叔叔,但唐文宗对李忱可毫无敬意可言,有一次,唐文宗在诸王居住的十六宅宴请诸王,身为光王的李忱自然也在邀请之列,在宴席上,唐文宗见众人都大声喧闹,唯有李忱静默不语,便有心戏弄。

唐文宗千方百计引诱李忱说话并以此取乐,还戏称李忱为“光叔”,可无论众人怎么取笑,李忱都一言不发,这逗得唐文宗和诸王频频大笑。

后来唐文宗不甘心任由宦官集团坐大,于是联合一批大臣发动“甘露之变”,意图消灭宦官势力,奈何事变失败,唐文宗也惨遭软禁,后来抑郁而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文宗驾崩后,唐穆宗第五子李炎即位,是为唐武宗。唐武宗对李忱这个痴傻叔叔并不放心,一直想确定李忱是真傻,还是在装傻,于是想了不少法子试探李忱。

在唐武宗看来,李忱若是真傻也就罢了,若是假傻那可就太可怕了,一个人若能在宫中装傻十几年而不被发觉,这是何等的心机!仅是想想就令人觉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