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潇湘晨报。

女生爬山遇毒蛇竟凑上前合影

近日,詹女士和朋友前往了湖南宜章县莽山爬山。

如果是比较喜欢关注动物的朋友,听到这个地名估计第一时间就想到那种著名的蛇类了吧?它们因为曾因为过于罕见而被杜撰了许多七七八八的设定,使其成为了营销号的热门题材。詹女士这次就幸运地碰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她们行至某节台阶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绿色斑驳的蛇蜷缩在台阶上休息。因为之前查过莽山的资料,她们很快就认出了这是打莽山跳出来的第一个关键词:莽山烙铁头蛇!各种关于此蛇的信息不断浮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黑市价值500万”、“蛇中大熊猫”、“世界级濒危物种”、“全球仅存不足千只”……

一系列名头极大的关键词让詹女士突然失去了恐惧感,忘记了莽山烙铁头同时还是含有血液毒的剧毒蛇,居然坐在距离该蛇两节台阶的位置跟其合照了,后续还将图片发布到了网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行为不出意料地引发了争议,其实也不算争议,基本上网上都在指责这个女士的行为。首先是完全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其次是去打扰野生动物。

有记者去采访了詹女士,詹女士表示当时就是觉得能跟这么稀有的动物合影特别难得,觉得很荣幸。另外她之前听说有人跟莽山烙铁头同吃同睡都没事,就认为该蛇很温顺,其实这个所谓的同吃同睡是有研究者将其关在笼子里研究。

既然刚好说到这种难得上热搜的蛇,那我们就来稍微了解一下它吧。

莽山烙铁头

莽山烙铁头蛇其实是该物种的旧称了,它现在的正式中文名应该叫莽山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它是仅分布于我国的特有种,目前只在湖南省的宜章县和广东省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可以被发现,分布范围很狭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莽山原矛头蝮算是中大型毒蛇,其最大体长可超2米。即使是蛇恐者也不得不感叹:它们真的很华丽,其身上被亮绿色和棕色斑点鳞片覆盖,尾部却是白色的,这样神奇的搭配显然能让其与森林地面完美融合,更方便的伏击猎物,尾部的白色是用于模仿幼虫,吸引小型哺乳动物或者鸟类自投罗网。

长久以来关于它们的最大误解就是其毒性,它们因为其稀有性总被营销号说成是中国乃至世界毒性最强的毒蛇。实际上经研究测得莽山原矛头蝮半数致死量仅为腹腔4.3毫克/千克,实际上是远低于中国大部分毒蛇平均水平。不过这不是说它们的毒性就不值一提了,它们的毒液以血液毒为主,还有少量神经毒素,被其注射毒液后,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伤口处持续肿胀。

现状

它们美丽的外表和被严重高估了的毒性使得广受关注,但可惜关注的人里面,除了我们这些看热闹的,也有一些真正的偷猎者。莽山原矛头蝮在国际宠物贸易、动物收藏和毒液收集方面都受到不法之徒的青睐,长期的偷猎和持续的栖息地缺失导致莽山原矛头蝮的野生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1989年该物种首次被描述,但当时它们就很少在野外能被发现了。1994年,《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莽山原矛头蝮列为“国际上一级优先保护的濒危物种”,它的优先级甚至比熊猫高,因此叫起“蛇中大熊猫”似乎不太贴切。

为了更好的保护该物种,莽山原矛头蝮的发现者著名的蛇类专家陈远辉先生与团队在2007-2010年期间对其现状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它们认为该物种的总人口估计为462只,陈远辉还对该蛇的各方面进行了研究,有数据才有办法对症下药去保护,他甚至在研究中一根手指被莽山原矛头蝮咬伤截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莽山原矛头蝮目前的栖息地都被列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是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的保护等级使其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另外,莽山原矛头蝮已多次报道人工繁殖成功,并进行过放归原生栖息地的尝试了。

现在的数量我没有查找到数据,想必是有所好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