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之前徒步浏阳河已历4个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今年五一假期,我紧接着前面的行程,乘车到浏阳市永和镇境内的大溪河大桥,继续沿浏阳河上行,经过沿溪、官渡,到达浏阳市达浒镇并绕中洲岛走了闭环的另一侧,从象形路口乘车返回长沙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对官渡古镇几个著名的景观景点进行了介绍,这里对官渡古镇相关的历史文化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大家不妨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古镇祭龙:

古航运刚诞生时,整个江南还没有发明、建造适用于江南流域古航运鼎盛时期的宋、元、明、清时的那种大秋船和驳子船,只有类似乌蓬船稍宽稍长的航运船。

据周水富后裔说,祖辈周水富的父亲是唐朝官吏,周氏家族庞大,周水富有荣、华、富、贵、金、玉、满、堂八兄妹,周水富排行老三,是兄妹几个中最聪明且又最不受父母宠爱的一个,他不爱四书五经,且精通琴棋广交朋友,未到而立之年就开始从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石灰是种田肥地杀虫的主要材料,古镇云雾山石灰资源丰富,48窑远近闻名,他发现商机之后,买下了云雾山80%的石灰窑,造船经营石灰,并发展成为古商贸供售流通大户。

因经常离奇出现翻船和船工水手溺亡事故,决定亲自押运,次夜睡于船头之上,朦胧中一条瘦弱的金龙被无数条肥壮的巨蟒缠绕无法动弹,醒来顿悟,返航后他开始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拜龙王,五月初一祭龙王,此后安全事故销声匿迹,风调雨顺,古航运业就此兴旺发达,为此官渡古镇就将这一传统的民间文化祭龙一直传承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赛龙舟:

古镇的赛龙舟起源于唐朝的686年,由浏阳古航运巨商官渡古镇周氏船行周水富发起。经唐、宋之后的元朝,即:公元1283年居陵郡(浏阳首府)次任郡台欧阳宇上任,每登府堂即感头晕,决定将郡府迁址,宰羊一只,取下羊头系上飘浮物,随铜盆放至河中,羊头下沉之所即为郡府新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准确掌握羊头下沉的位置,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礼和赛龙舟活动,由比赛的前三名护送羊头,铜盆在古镇南岳铜盆滩沉落,羊头随漂浮物顺水而下,于今淮川地段沉落,郡府迁至淮川后加释名“流羊”,明朝初期改为浏阳,古镇雷公慕字古诗曰:“舟护羊颅淮河落,数栈居陵异流羊”。

历朝历代赛龙舟在古镇十分盛行,浏阳人每年端午到官渡看赛龙舟已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民间习俗。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即1950年,官渡区公所举办了解放后的首次赛龙舟,区长林凤仪亲自主持了这次盛会。由于1954年浏阳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大部分码头和船只被损毁,为此赛龙舟停办了数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又陆续地修复了码头,造了船。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古镇新造上十条船,从1991年开始赛龙舟又火了起来了,并发展成了一项纪念屈原、纪念浏阳二字地域之名来历和强身健身的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镇赛龙舟特色:

上水船:即起点在航道下游,终点在水道上游,竞技时逆水而上,比的是队员的实力、耐力、爆发力。

顺水船:起点在航道上游,终点在水道上游,竞技时顺水而下,比的是队员的技巧和冲刺力,以及舵手、鼓手的掌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时赛:指起点分别在水道的上游或下游,到达终点时间短且全程无违规或越道者为胜。奖品有;猪、牛、羊、奖金。

古镇的赛龙舟由浏阳市官渡民间文化艺术团负责传承和组织相关活动,当地群众高度青睐,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从1991年举办龙舟文化节为首届计算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至第24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官渡唆螺:

元朝官渡称为居陵郡(浏阳首府)。首任郡台巴图仁谢上任,为宴请宾朋,其妻潘观英引用东汉时期发生在古镇的一则民间孝心故事“泥狗弯弯”(东汉时期爆发绿林赤眉起义,一李氏女子丈夫被抓充军生死不明,为躲避战乱被迫携儿女及家母逃荒至古镇,家母饥饿难当,李氏将沿途乞讨仅有的一点粮食给家母食用,自己却饿昏过去,昏迷中丈夫送来一碗“泥狗弯弯”顿醒,忙从秋水田里检回泥狗(现改称田螺)煮熟后试吃,再分与母亲、儿女食用,不仅可以充饥且味道鲜美,之后还治好了自己因血燥导致的皮疹和便秘口苦的顽疾),烹制了一道自创的菜肴取名“唆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官渡吃“唆螺”的习惯就流传至今,并发展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并已入选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官渡唆螺产业链每年要为辖区增收近2个亿,吸引食客和游客近20万人次,中央电视台4台、12台、湖南省各台都进行了专题的采播,让传统的浏阳美食“官渡唆螺”名冠南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古镇夜色:

官渡古镇——浏阳历史上立县建郡之所,九曲浏阳河蓝莹莹的一汪碧水,从古镇上水湾穿行而过,清新的风,温柔的在巷子里流淌,这里宁静、古朴、安详、神秘而灵秀,古镇的姑娘多情,小伙帅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袅袅炊烟升起,古镇飘溢着浓浓的唆螺香味,人们三五成群在繁华热闹的街头巷尾扭起秧歌,对对情侣紧紧依偎观赏着古镇夜色,欢畅的垂钓者在收获着闲适和放松。顽皮的小孩在生意兴隆的夜宵摊店前追赶打闹,一派政通人和、安居乐业、温馨而又安详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光下清澈的河面上,游走的小船漾起波纹,依稀可见的吊脚楼、码头鳞次栉比,烟花在夜色中绽放,悬挂在长廊下的灯笼在清风中摇曳、古朴乌黑的碧瓦上霓虹闪烁,伴着一弯月亮,在静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幅幅醉人的画卷。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镇夜色中弥漫着江南水乡的温润,是人们愿意沉醉其中不想醒来的梦,是让人寻觅回味和久别的乡愁,登上千年古桥,绕过曲径通幽的深巷,幢幢青砖木楼和一户挨一户的商铺,仿佛在述说着这里千余年前古镇的富庶繁华;岸边的千年古庙——龙王庙香火缭绕着,仿佛在演绎着非遗文化——千余年传承下来的赛龙舟场景。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迷人的古镇夜色,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