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面积约1600亩,核心景区逾40万平方米,“集特色餐饮、五星级酒店、特色客栈、明清商业街、中式合院、景区公寓于一体”,投入资本50亿元,这就是位于湖南常德城区约50公里处、桃花源风景区边上的桃花源古镇。

2017年5月一期项目竣工,起初,到古镇游玩的人还比较多,商户们的生意也很红火。慢慢地,古镇人气开始变淡,疫情后,就变成了“空城”。那些掏空了家底、东借西凑,甚至借了高利贷来投资古镇、希望在古镇好好赚一笔的投资者、商家,如今一个个愁眉苦脸,有的断供,有的跑路,更多的则在硬撑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中国新闻周刊》的这篇报道,其实是古镇盛行之后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古镇,又有多少赔不起的商户和投资者,有多少盲目决策后的遗留问题,也许,只有让时间来证明了。网友说得好,500年后,这些新的建筑,就会成为真正的古董,这些取名古镇的地方,也会成为真正的古镇。只是,商户和投资者们,谁能等到500年后再回来经营呢?更何况,全国这样的古镇多了去了,广大居民玩得过来吗?千篇一律、同质化的古镇,还有古镇的特色和吸引力吗?

所谓古镇,重在一个“古”字,真正的古镇,虽然也存在同质化现象,但文化内涵不同,给游客带来的体验也不同。如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古镇都很多,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如果将每个古镇游一遍,新鲜感也会越来越差、对古镇的向往则越来越淡。江浙的古镇无非是一条小河串起两排老房子,到了晚上,商家们打开灯光,让游客们拍照。而安徽的古镇,主要是依靠徽派建筑吸引游客、学建筑的老师和学生,以及摄影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览过江浙皖三省的古镇,再到其他地方游览古镇,自然兴趣也就不会那么好。特别像湖南这种自然风景特别优美的地方,游客更希望游览的是自然风景,而不是人造古镇。凡是花巨资重新打造的古镇,十有八、九都是没有灵魂的,是改变了古镇原有的风貌、切断了古镇的历史、抛弃了古镇的文化而形成的,想要让古镇有持久吸引力,是不大可能的。江浙皖等地的古镇人气较旺,是因为江浙皖景区之间的距离很短,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让游客有一种不去可惜的感觉。

桃花源古镇,虽名为古镇,经过大拆大建之后,哪还有古镇的味道,就算取名“桃花源”,也是一座人工打造的现代桃花源,用古镇来吸引游客,自然是效果寥寥了。古镇成“空城”,也就非常正常了。如果桃花源古镇人气很旺,倒是一种不正常。所以,任何东西,只要一哄而上,就必然会一地鸡毛,就会出现有人欢喜有人愁、愁多喜少泪汪汪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