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堆砌的小院里,站着一个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农夫和一个皮肤粗糙、不修边幅的农妇,任谁一看都像是辛劳一辈子地地道道的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二十几年前的他们,竟是人人称羡的北大教师。

80年代的北大,个个都是天之骄子,王青松,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王青松是北京大学国政系79级毕业学士、北大法律系83级毕业硕士,毕业后的他受邀留校教学,这样的学历与工作在当时的年代里可以说是既高知又体面的,值得大多数人羡慕和夸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在2000年,这位北大教授却带着妻子一起遁入深山隐居,从此不问世事。

按理说一个寒门学子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实现了阶层跨越,王青松应该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可他又为何在春风得意之际放弃眼前的康庄大道,选择归隐山林,与青山绿水为伴?

一切还要从王青松上学时期说起。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世纪60年代王青松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往上数好几代也都是农民,父母对王青松的要求不高,只是希望他能读多读点书比自己有文化就行了。

王青松却认为父母见识太短浅,自小就十分要强的性格使得他从不甘落于人后,在学习上则更是如此,这个孩子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与书本捆绑在一起,“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他深信不疑。

小学阶段,这个有着坚定目标发誓要学出个名堂的孩子就展现出了超长的学习天分,每次考试都能轻松拿第一名,一时间他成了老师和村里人口中的天才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毕业后,他被信阳地委机要局看中,成了他们机密局的一员。

王青松自上学起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正是机要局必须具备的能力,再加上他家世代贫农,家世清白,因为机要局的成员不能有干部弟子,害怕泄露一些机密信息,所以这些条件恰好王青松全都符合。

机要局是一个好单位,铁饭碗,但王青松想依靠知识走出去的心火并未就此熄灭。

1977年恢复高考,激动不已的王青松抓住了这个机会,赶上了恢复高考的第一班车。

也许天才就是用来显出他人平庸的,几个月的复习让离开校园很久的王青松依旧胸有成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无数学子都想进入的学习殿堂——北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大学生稀少的年代里,消息一传到老家,王青松的父亲就在自家祠堂门前连放了三天的鞭炮,村里人更是将其夸上了天。

当录取通知书被送来的那一刻,曾经执着于知识改变的王青松才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希望。

来到北京大学的时候,王青松已经22岁了,尽情遨游大学的快乐时光总是很快过去。

毕业的王青松并没有一头扎入求职大潮中,而是发现当下盛行的热门专业法学后,毅然回校开始读法学专业研究生。

王青松的研究生生涯度过得异常顺利,学习对他来说似乎没有一点难度,而在拿到硕士学位后,他就受邀留校成为一名教师,从此打算一直在教育行业发光发热。

在北大当老师这个消息传到家乡,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乡亲们眼里王青松就是有出息的代表,他那份体面且前途光明的工作,更是成了各家各户激励自己小孩上进的常用说辞。

时间没过多久,当时国内开始流行起来养生热潮,曾经还学过一些武术的王青松对这方面比较有研究,于是顺利成为了北大的养生课老师。

他创立的这个养生课培训班,每人按照10元的价格收取学费,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争着上课。

他凭借着养生课赚得盆满钵满,一共赚了350万,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无异于天文数字。

这次选择,让他收获的不只有金钱和名誉。

最让他高兴的应该就是遇见了比他小12岁,他养生课的学生张梅,两人从师生变为恋人,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