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以来,重庆市永川区全区23个镇街及重点部门开始投用“一表通”应用,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基层减负增效,推动实现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数据精度、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

目前,“一表通”试点经验正在重庆全市推广——这是重庆以数字化赋能基层减负,将基层减负做深做实的创新探索,获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表通”为“表哥”“表姐”松绑

永川“一表通”是建立在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共享数据平台。据了解,“一表通”针对“部门需求数据,镇街须填报表”的实际,创建数字台账,让部门和镇街只需面对“一表通”就能做到数据轻松维护、智能上报、随时取用,全面消除传统报表,逐步消减临时报表,努力实现“台账之内无报表、数据治理现代化”。随着基层智治“一表通”应用推动,基层减负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永川区朱沱镇民政救助岗工作人员胡晓燕甚至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用于提醒自己填表——工作不协同导致“数量多”。虽然每个职能部门需要填的并不多,但一名镇街干部要承接上级几个部门、十几个科室的报表任务。比如关于残疾人服务,镇街需按时更新民政、卫健、残联、农业农村等4个部门报表,共11张。

如今,朱沱镇内的残疾人户籍信息、补助发放金额、救助日期、联系电话等信息,已全部归集到“一表通”的台账数据池中,上级部门工作人员需要相关报表时,只需点击鼠标,输入需求信息,即可自动生成报表。

“一表通的推广,切实为我这样基层‘表哥’‘表姐’减负”,胡晓燕说,以前大家感觉有填不完的表格,自称“表哥”“表姐”现在基层干部不需要守在办公室里填报各类报表,只需通过日常业务办理,就能实现台账数据自动更新。同时,结合日常走访工作情况,对“一表通”应用进行实时更新就行,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三减三增”实现数字赋能治理增效

据介绍,“一表通”通过流程再造、机制重塑,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式优化和重构,让报表“做减法”、服务“做加法”。通过推动“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数据精度、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有效增强治理效能。

目前,永川各部门有了“一表通”意识,开始安安心心去梳理台账,镇街干部也习惯了随时维护。

经过4轮整合精简,在最大化满足部门业务需求前提下,永川区把168个基层高频次报表优化合并,形成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平安法治、民生服务四大板块的标准化数字台账87个,供部门随时取数,能满足基层95%以上报表工作需求。

据了解,过去每个街道乡镇平均80多人每人每天2小时的报表任务,现在只需要8个人每人每天几分钟数据维护就可以完成,大大减轻了负担。现在,更多的基层干部能够从原来繁琐的指尖工作中解脱出来,走向社区乡村,服务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系统推进统筹优化基层智治

永川“一表通”聚焦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开发应用功能、健全制度标准,再造数据准入、管理、流转、维护、更新等流程,强化数据全周期管理,着力构建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数据治理体系。

数据显示,乡镇街道处理1张报表时间由平均2小时减至10分钟,部门从制发1张报表到汇总数据的时间由平均2天减至20分钟,基层智治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一表通”建立镇街法定职责、“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台账262项,统筹优化基层智治四大板块干部力量及职能职责,明确各镇街除安排2人从事报表工作外,整合其余干部下沉到企业服务、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服务群众、回应诉求,累计整合下沉干部260余名,推动辖区2023年“民呼我为”平台诉求办理效率提升26.4%,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表通”通过流程再造、机制重塑,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式优化和重构,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数据精度、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今后,永川区将巩固拓展“一表通”实战实效,持续迭代应用功能和制度体系,将“一表通”延伸向企业、学校、医院等行业领域,为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探路作贡献。

上游新闻记者 易守华 戴立坤/文 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