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广州的城市战略,很多人都知道“东进南拓”这四个字,东南两个方向也成为广州发展的两个拳头。

那么,东部和南部两个拳头,到底哪个更厉害呢?从最近发布的2023年广州地铁年报,能找到一些答案。

01

地铁客流争夺战,南部打赢了东部

以下是2023年广州各地铁线路的客流增长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上所示,客流增幅最大的线路,除了珠江新城的APM线,就是22号线、7号线、18号线、8号线,这些线路均与南部片区密切相关

22号线是南北走向,目前仅开通番禺片区,去年的客流增幅高达60.68%,彰显番禺的内生增长能力。

由于7号线二期(番禺至黄埔段)是2023年12月28日才开通,其客流上升受新增里程影响很小,主要还是靠7号线一期的内生增长能力。

7号线(一期)可以视为番禺的内部线路,去年的客流增幅高达55.2%,可以说是番禺商业活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18号线也是南北走向,连接的是天河、番禺、南沙,又称“南沙快线”,去年的客流增速高达50.81%,这首先归功于南沙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8号线的灵魂在海珠区,连接着海珠、荔湾、白云三个区,受益于琶洲互联网的带动,以及会展经济的复苏,去年的客流增幅达到45.3%。

另外,广州地铁的南北大动脉——3号线,不仅客流总量一骑绝尘,客流增幅也达到29.52%,显示广州南北方向客流的强劲。

2023年,广州地铁3号线的日均客运量达到180.16万人次,占广州地铁日均客运量(860.52万人次)的20.9%。这意味着,广州平均每5个人坐地铁,就有1个要坐3号线。

相比而言,与东部密切相关的几条线路,13号线、21号线、6号线、5号线的客流增幅,均输给以上几条与南部相关的线路,甚至不及广佛线的客流增幅。

这意味着,在2023年的客流争夺战中,与南部相关的地铁线路,打败了与东部相关的几条线路。

写到这里,我们再来做一个简单粗暴的对比,将广州地铁大致分为南北走向与东西走向两个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上所示,把所有南北走向的地铁日均客流加起来,为468.86万人次,把所有东西走向的地铁日均客流量为388.38万人次。

可见,广州地铁客流总体的分布逻辑,是南北走向大于东西走向,南北联系比东西联系更为紧密。

02

新经济争夺战,南部也是更胜一筹

其实,南部片区不仅打赢了客流争夺战,在产业发展尤其是新经济方面,也更胜一筹。

引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琶洲,培育跨境电商与超级独角兽的万博,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载区的南沙科学城,都在南部。

具体来说,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小米等互联网大厂在广州的总部大楼均位于南部的海珠。

另外,根据胡润发布的最新独角兽排行榜,番禺区有4家独角兽上榜,总估值达到5871亿元,占全市独角兽总估值的近70%。

番禺新经济在全市的首位度为何这么高?因为广州第一大独角兽希音(估值4600亿)、第二大独角兽广汽埃安(1000亿)都在番禺。

另外,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同样位于长隆万博,2023年它的GMV(商品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位列千亿级电商平台。

南沙同样有着中科宇航、云从科技、小马智行等新经济领军企业。

当然,东部的新经济也不差,天河东有网易、小鹏汽车、佳都科技等大厂,黄埔区也布局了生物医药、半导体、新型显示等硬科技,并拥有全市1/3的上市公司。

总的来说,南部在新经济方面的亮点更多,略胜一筹。

03

东部急了!正在大搞“东部中心”

当然,看到南部发展如日中天,东部片区也没闲着。从去年开始,“东部中心”成为广州市政府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高频词汇。

今年2月,广州市规自局编制《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东部中心的规划范围从之前的768平方公里,扩容至896平方公里,并将服务300万人口。

根据媒体报道,广州东部中心大致的范围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规划图来看,东部中心位于黄埔和增城交界区域,其中黄埔占308平方公里,增城588平方公里。

从定位来看,东部中心聚焦四大核心功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承载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中心。

所以,东部和南部的较量,仍在继续,这将是一场你追我赶的马拉松长跑赛,一场惺惺相惜的瑜亮之争,谁胜谁负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