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首发,原创文章,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在公司的大型项目紧锣密鼓地推进之时,李静的电话铃声突裂了办公室的安静,焦急之色在她脸上迅速展开。我看见她在电话那头不停地点头,眼神中不断闪过掠夺的忧虑。“不,不,我最近真的太忙了......好,我知道了,妈。”挂断电话后,李静长呼了一口气,努力摆出一副没事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轻声问道:“静静,还是家里那件事情吗?”她点了点头,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如果需要帮忙的话,尽管说。”

那是一个忙碌的午后,阳光从高楼的窗户洒下,金色的光束在她的发梢留下淡淡的光晕。李静正低头认真处理着手头的报表,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我走过去,看着她面前堆积如山的文件,我问她:“需要帮忙吗?”她微笑着抬起头,眼里闪过几分感激:“谢谢明明,我自己来就行。”

工作之外,我们也会一起讨论最近的热门电视剧,李静特别喜欢《长安十二时辰》,每次讨论起来总是滔滔不绝。午餐时间,我们坐在窗边,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我边吃着便当边开玩笑说:“静静,以后要是拍续集,非得让你去客串不可。”她也笑了,干脆利落地接过话题:“到时候得有你在一旁喊加油才行。”

就这样,日复一日,在那些不断滚动的文件和不绝于耳的电话铃声中,我和李静逐渐地熟络起来,从工作的搭档成为能够分享私事的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晚上加班的时候,我们偶尔会一起下楼吃个夜宵。食堂的灯火温暖而柔和,李静总要非常认真地挑选她喜欢的小菜,有时候她会有些犹豫不定,看着那些菜品,我便会建议:“这个炒土豆丝看起来不错。”她笑着答应,然后我们就坐下来,边吃边聊。

而公司周年晚会上,我们几个同事一起表演了一段小品,李静扮演的小品中角色令全场发笑,我在台下拼命鼓掌叫好。晚会结束后,我们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今晚的盛况。李静拿出她手机里的合影,朝我展示,“明明,我们拍的这张照得不错,是不是应该打印出来挂在办公室?”我点了点头,自然而然地应和着。

似乎每一次轻松的对话,每一次互相援助,都在无形之中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同事之间的互相扶持,让我们在工作的艰难时刻得以支撑下去,李静的坚韧、聪明和幽默,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肩并肩作战的日子让我们更加珍视彼此之间的那份了解与信任。

那天晚上,公司的灯光已经熄灭,只剩下加班的我们的办公桌上还亮着微弱的台灯。关闭了电脑,李静伸了一个懒腰,突然无奈地笑了,“都这么晚了,家里又要开始唠叨了。”我收拾东西,随口问她:“静静家里有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后,才低声说:“明明,你知道我最近压力挺大的,家里人……他们一直催我结婚,催得我都没法安心工作。”我心头微震,不禁替她担忧。

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李静有些心不在焉,她的笑容也少了,更多的时候是紧张焦虑的神情。直到周末,公司组织了一个团建活动,大家在郊外的度假村玩得不亦乐乎,我见李静始终呆坐一旁,就走上前去坐下来陪她。

“家里人怎么了?又是婚事的事儿?”我尝试地开导她。李静叹了口气,“明明,你也听说过中国家长们催婚的传统吧?爸妈又开始介绍相亲对象了,还有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一个劲儿地问我什么时候带男朋友回家……”

我看着她,心中五味杂陈,仿佛能体会到她那种被无形压力包围的感觉。我鼓励她说:“静静,你强大、独立、聪明,这些传统的压力,我知道对你来说不容易。但是你需要过的是自己的生活,我们都支持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看向我,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谢谢你,明明。”我握着她的手,“静静,面对这些,你不是一个人。”

团建结束后的那个星期,李静又收到了家里的电话。放下电话她就朝我走来,话匣子一打开仿佛抑制不住,“明明,昨晚家里又说了,下个周末要我带男朋友回家,我该怎么办?”我愣住了,没想到家里人的催促会来得这么迫切。

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已经离开,只剩我们两个陷入沉默。我努力想出各种解决方案,然而这其中似乎没有一个能立刻解决问题。我试探性地开口,“静静,要不……我帮你暂时应应急?”

李静怔了一下,然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明明,你帮我的忙真不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水不犯河水,你帮我分担工作,我帮你应付催婚,公平交易。”我也笑了,尽管知道这个方案可能会给我们两人带来更多的困扰,但如果能减轻她一些压力,那么也算是值得的。

那个周末,我陪着李静回了她的家乡,演绎着一出我们事先排练过的剧本。李静的父母、亲戚看着我,我可以感受到他们视线中的审视与好奇,而我唯有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那天,家宴的准备显得格外繁忙。桌上铺满了红色的桌布,上面摆放着香气四溢的菜肴。李静的父母早早就在门口迎接亲朋好友,家里热闹非凡。我跟在静静身后,心里却有点忐忑不安:"静静,你确定要这样做吗?" 她咬了咬嘴唇,轻轻拽了拽我的手,微笑着给我鼓劲:"明明,放轻松点,就当是帮我度过难关。"

我尽量让自己显得自在些,但每走近一位亲戚,就感觉似乎增加了一分戏剧中的紧张感。静静的妈妈王芳笑着迎上来,望着我们不断打量,我连忙打起了招呼:"阿姨,您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芳颔首微笑,随即便拉着静静的手,低声质询起来:"静静,这位小伙子怎么样?真诚不?" 静静脸上的笑意更为灿烂:"妈,他很好,我俩在公司合作愉快。" 我上前保证,有些过分地笃定:"阿姨,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静静的。"

饭桌间,亲戚们议论纷纷,好奇这突如其来的男友。各种考察的问题如箭矢纷飞向我射来,我略显尴尬却努力应对。饭桌上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每个问题都像是在考验我的诚意和能力。

王芳端起酒杯,对我说:"小刘啊,我听静静说你们公司的工作很不错,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打算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我本能地摸了摸鼻子,勉强挤出一句:"阿姨,我跟静静都还在努力工作,未来当然有很多计划和梦想,但最重要的是静静能开心、能幸福。"

"这话倒是说得好,"王芳似乎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欣慰。我也不禁暗暗松了口气,在心里重复告诫自己牢牢记住剧本,不要露出破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静静坐在一边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眼眸之中闪过莫名的光芒,若有所思。当她发现我有些局促不安时,她微微向我投去了安慰的一笑,那一刹那,我仿佛感受到了一丝温馨的力量。

然而,随着晚宴的深入,问题越发个人化和尖锐,话题也开始涉及到更为私密细节。我开始担心答不上来,那该如何是好。"小刘呀,你们认识多长时间了?" "工资怎么样?够养家糊口吗?" 这些问题让我硬生生地笑了笑,尽量维持着自己的镇静。

饭局接近尾声,家人还是在连连给我和静静鼓掌,微醺的王芳甚至站起来,拉着我和静静的手说:“真高兴今天能见到你,小刘。我的静静就拜托你了。” 那一刻,虽然我只是个“假男友”,但她的真情流露却让我心中一热,面对这份厚望,我忽然间变得无话可说。

宴会结束,我和静静走在回去的路上。夜幕降临,灯光昏黄。静静低声问我:"明明,今天你表现得真好,你不觉得累么?" 我尽量鼓起勇气笑着回答:"为了帮你,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温柔地看着我,眼中的月光渐渐清澈:"谢谢你,明明。今天真的帮了大忙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尽管心中五味杂陈,但那夜,却也是暖暖的。

在家宴结束后的早晨,静静靠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晨雾缠绵于山川之间。我轻声问她:“静静,昨天晚上你感觉怎么样?”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过头含笑对我说:“明明,是我先要感谢你。昨晚你真的帮了我个大忙。”

我们回到了城市,重回了熟悉又忙碌的工作中。在公司里碰面时,我和静静还是会相互问候,但眼神中多了一份不言而喻的默契。同事们对那天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只看见我们在一起依旧合作无间,每次团队讨论时我都会特意听听静静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静静似乎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从容处理与家人的关系。有时候,她还会戏谑地说:“明明,要不是有你,我怎么面对那些亲戚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的家人也逐渐停止了催婚,她告诉我她和她妈妈有了一次深刻的谈话。她说:“妈,我需要的是时间和空间,不是催促。我会找到适合我的生活方式的,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王芳最终似乎听进了静静的心声,开始尊重静静对自己生活的选择。

于我而言,我明白了陪伴与帮助对朋友来说是多大的力量。当初的那份紧张、失态,甚至是不情愿的扮演,逐渐变得有些意义起来。

有一次,静静在午休时对我说:“明明,有时候我在想,你会不会真的有点不喜欢这次经历?”我笑了笑答道:“开始确实觉得自己像个电影里的演员,担心表演不过关。但现在想想,如果能帮你,让你觉得少了点压力,那也就值得了。”

静静对我说的话,我一直记在心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要给予彼此空间和尊重。”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对待身边的人更加宽容和谅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间,又是一年的春天到来。公司举行了一次春季旅行,静静主动报名参加了组织工作。我们在公园里拍照留念,静静在花丛中笑得如同阳光一样灿烂。当她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开玩笑地说:“静静,带了相机,不拍一张合照如何说得过去?”静静笑着点头,我们站在碧绿的草地上,肩并肩。

生活虽然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善意就彻底改变,但至少对静静来说,这一次的假扮给了她时间,给了她勇气,也让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坚实。不论何时,我们都会记得那个为彼此分担压力、共度难关的春日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