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生机勃勃的胡家湾的村村寨寨,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通达四方,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尽情地铺展开来。

“绿水青山”变长效“绿色银行”

“从2016年种植油茶以来,每年都来参与管护,一年在基地上可以领工资六千多元,还可以。”思南县胡家湾乡周家桠村村民陈永珍在家门口能当上“上班族”,心里很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胡家湾。胡家湾乡党建办供图

近年来,思南县胡家湾乡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红利不断释放,让群众纷纷受益。

该乡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发展8000余亩油茶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大户”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蜂糖李550余亩、香柚300余亩,全力助推群众增收,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片的油茶林。何敏摄

该乡油茶今年预计投产面积在5000亩以上,油茶管护累计带动全乡4987人次就近务工,累计发放管护资金共529.76万元,油茶产值将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提升近10个百分点,达到61.61%;预计到2025年,生态建设将取得新突破,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62%以上,真正实现绿了青山、富了百姓。

一棵树,串起了乡村振兴“致富链”,油茶树、油茶果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摇钱树”“致富果”,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成为乡亲们看得见的长效“绿色银行”。

“小规模 大群体”念好致富“经”

“我养牛三年多了,去年我卖了十多万元,现在一家人的大部分收入都是靠肉牛养殖。”在胡家湾乡的思南牛满园家庭农场,养殖户王法满脸笑容地介绍道。

近年来,胡家湾乡立足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优势,以其独特的“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推动“家庭农场连片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庭农场牛舍。谢大龙摄

在胡家湾乡,像王法这样的家庭农场越来越多,“零星盆景”的家庭农场到“连片风景”的产业集群也为这里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截至目前,全乡现有养牛户853户,饲养量达3008头,2023年出栏600余头。其中存栏30头以上的有6户,存栏10头牛以上的有46户,存栏5头牛以上的128户。2024年截至目前新增养牛户43户,全乡新增牛存栏569头。

这些家庭农场的兴起,得益于胡家湾乡对农业产业的深入探索。他们秉持“草畜配套,以草定畜”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高产优质的牧草种植基地。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养殖饲草料的自我供给率,还显著降低了养牛成本,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胡家湾乡,他们还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强村富民”工坊,解决群众就近务工20余人;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500亩以上优质大米示范基地2个,辐射带动群众种植水稻6000余亩,发动群众种植“双高红薯”1800余亩,将带动群众增收180万元……胡家湾乡的产业链在连片发展路上越走越宽。

“文明乡居”增添和美“底”色

“我们村不仅风景美,氛围也好,大家都遵纪守法、讲文明、讲卫生,村里还有路灯,晚上出门的时候都不害怕啦。”村民蒋海红称赞道。

近年来,胡家湾乡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走进胡家湾乡周家桠村,一幢幢整齐的房子,绿树成荫的乡村小道,干净整洁的村级文化广场,孩子们正在尽情嬉戏,好一派旖旎的乡村风光。

该村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效应、乡贤效应,促进村民自治良性发展,致力于让村庄家园美起来、精神面貌新起来、群众口袋鼓起来,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乡风文明,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到“持久美”,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民“绿色银行”。何敏摄

“我们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紧贴群众需求,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成果。”胡家湾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思南县胡家湾乡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以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做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让胡家湾乡的农业越来越强,环境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旺,农民越来越富,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张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