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企业既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发展的引擎。

近年来,六安市裕安区按照共创共建、共赢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将企业优势与乡村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现如今,一幅“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徐徐展开。

  “网红园区”的文旅致富经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描写一种悠闲自在自得的园中情。而位于大别山脚下的独山镇双峰村境内的樱花溪畔生态园里,已将诗词中的美景照进了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人在景区内游玩

春末夏初,生态园内的各类植物正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游客边散步边欣赏美景,孩童们则在一边追逐嬉戏。“早就听说这里有个网红生态园,今天一看果然很美,拍出来的照片很有感觉!”市民严女士说,园内还可以垂钓、吃饭和住宿,周末要约着好朋友一起来放松一下。

“园内种植有樱花、火龙果、柚子等植物,有为小朋友准备的无动力乐园,还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园区运营主管张文海介绍说,项目以“公司+园区(农文旅、科普体验)+农民+订单(+就业)+服务”模式,打造农文旅田园式综合体。“今年前5个月,园区已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樱花溪畔项目的落地,盘活了我们村5个村民组,1000余亩山场和土地,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独山镇双峰村党支部书记马正忠介绍,每年樱花溪畔举办文旅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村集体产品借助这些流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到这里来做农活,常年带动群众就业30余人。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平时就到园区里干些除草、种植等农活,一年收入能有2、3万元呢。”正在干活的双峰村村民金成胜、汪道国高兴地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这里干活能顾家,还能种些茶叶、搞些养殖,现在的日子过得是真舒心。”

截至目前,生态园共收购农特产品2578万元,交付农民山场及土地租金560万元,年培训新型农民135人。

“接下来我们将和村委一起,将村里的茶、竹等产业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研学产业链。”张文海表示,企业在未来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也将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一棵油茶果”的幸福味道

初夏季节是油茶生长的旺盛期,记者来到位于裕安区独山镇的伊甸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看见一幅繁忙景象,万亩油茶园里长满了翠绿的油茶树,工人们在加工车间辛勤地忙碌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亩油茶园

“合作社拥有27600亩油茶基地,横跨独山镇9个行政村。”合作社副总经理陈远立向记者介绍说,现已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元化经营新格局。

“将一棵油茶树从根到果再到叶‘吃干榨尽’。”陈远立说,企业不断提升油茶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的老百姓收益可观。

“我原先在外地做木工,辛苦不说,家里边一点忙都帮不上。”黄荆滩村村民郭明全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两口子都在加工厂上班,一个月能挣7000来块钱呢!”

2022年以来,合作社以油茶产业为主导,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后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888.05万元,油茶产业及深加工项目为周边390多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

  “裕安样板” 背后的力量

在6月12日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裕安区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区内多个项目获评2023年度安徽“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

成绩的背后是每一名裕安人不断地耕耘和默默付出。

为全面贯彻全国及省市“万企兴万村”动员大会精神,裕安区成立“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通过“抓跟踪服务,促村企对接”、“抓信息采集,促台账管理”、“抓委员提案,促“一村一品”建设”、“抓典型培育,促示范带动”等“九抓九促”举措,进一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稳落地、见实效。

截至2023年底,裕安区新增兴村企业195家、兴村数153家、兴村项目245个,投资总额21.05亿元,支付村民劳务工资5894万元,培训农民4374人,吸引本科以上回乡就业创业135人,村集体经济增收886.21万元,捐款捐物折合809.13万元。

“近年来,裕安区工商联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的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产业投资、就业带动、消费帮扶、公益捐赠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裕安区工商联方面介绍说,下一步,裕安区将继续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进一步助力全区乡村振兴工作。

在过去,企业依靠技术给农村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在未来,当万企在一片片乡野泥土中继续扎根与拼搏,也将美好的希望播种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记者 谢麒麟 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