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家住“最早中国”

贾洪国

中国,有一个乳名叫“二里头”,

二里头——最早的中国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里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 。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翟镇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大道即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所以他是“最早的中国”。

老战友郭勤学的家,就在翟镇夏源村(以前叫圪当头村),也属于二里头夏都遗址保护区,村子路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写着最早的中国---圪当头。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从城区边缘走上国道,在翟镇镇的一个小十字路口处,从国道转入一条村庄间的小路。这条小路真的把我们带进了二里头村,那里有一条街道,在路边电线杆的道旗上,我们看到了有关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的宣传展板。

郭老兵的家乡历史文化沉淀丰厚,南临古洛河及伊河而望嵩岳,北依邙山而背黄河,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古老村落。战友的家紧邻闻名世界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自上个世纪50年代被发现后,经过我国三代考古专家长期不懈的发掘、研究,已被学术界推定为夏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王都”。

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这座有着古老中国起源的村子,战友带我刚进村,村道上矗立的汉白玉牌坊,一副楹联简单而又全面的介绍了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

“中原热土有名村,村称圪当头;

西地良田现宫城,城为紫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此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许宏教授所撰,通过此联,我们仿佛可以想象到,二里头遗址当年作为夏王朝紫禁城的壮观和积淀着遥远华夏文明的辉煌历程!

郭勤学战友的家族在圪当头村是大姓,有30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0%以上。郭勤学对我说,村子郭姓的源流,至今仍是一个谜。不过,一条信息非常明确:在明、清两朝和民国期间,从圪当头村分流出去的郭姓人士众多,落户地有南阳、鲁阳交口镇(即今平顶山市熊北乡交口村)等140余处。

来到二里头遗址,我们从一个小巷里穿过去,就来到一个小小的空旷场地,看到了那个“华夏第一王都”的大碑,还有那块“二里头遗址”的巨石。

如果将今天的中国比喻成一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那么他的摇篮就是黄河中游洛阳盆地,他在二里头渡过了婴儿期。二里头都邑衰败了,尽管原因与过程尚不得而知。可规模宏大的宫城在二里头文化晚期就已沦为一般聚落。

3000年后的现在,这里只是周围几个村庄的耕地。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里依然保持着典型的农业文明,丝毫看不到昔日第一王都的影子。

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洛阳盆地,道盆地北边就是邙山,中国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相当于现在的人,死后葬于八宝山一样荣光 )。在洛阳盆地的中心部,有1500多年13朝在这里建都,这是在世界文明史上都非常罕见的。况且二里头是其中最早的。

在二里头,除了发现政治性的遗存,还发现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和最早的手工业作坊区。以前就发现过铸铜作坊,现在又发现了最早的绿松器作坊,郭勤学对我说,这个手工业作坊区,相当于最早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在当时,这种铸造技艺也绝对是一种威权的象征。

陪同游览的老战友马险峰介绍说,二里头文化以偃师为大致中心,北至山西省临汾——晋城一线,向西延伸至陕西西安 、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南至河南与湖北交界地带,往东至少到达开封、兰考一带地区。而陶礼器,也几乎遍及这个文化分布圈。这个范围可能就是二里头王朝秩序架构的中心区,也就是直接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二里头作为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除了直接控制的地盘,它还间接控制着大片土地。跟之前的古国、邦国相比,二里头王朝是一种复杂的国家形式,是一个国家群,是松散的联盟,而二里头应该是盟主。这个王朝是靠着一种代表当时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礼乐制度来征服世界的,这套制度,在当时就是最高大上的,引起其他族群的模仿,也是它能成为最早的中国的动因所在,乃至构成了现今中国的雏形。

乡村是中国的根,最早的中国依然保留着乡愁的传承!“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村子路边的标语、墙绘的乡村生活场景、石磨、碌碡、食槽、秋千......满满的都是乡愁的记忆!

郭勤学战友的家族人,一直有非常照顾乡邻的美德,热心公益事业,每逢大事,往往出头担当。据村中现存的一方残碑记载,清朝咸丰、同治年间,郭勤学的先辈有一位叫郭玉成的绅士,字汝于,从小跟随伯、兄学诗,博古通今,很有才干。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捻军乘机进犯河南诸州县,其中一支实力强大,从伊阙攻入洛阳。郭玉成闻讯,立即发出倡议,组织村民出钱出物,就地取土,在圪当头村筑寨防御。短短时间,该村就筑成了一座高约三丈、分设三门的坚固大寨,四方百姓前来避乱。捻军随后攻至该地,他们凭寨坚守,最终躲过劫难。后来,伊河泛滥,疫病发作,郭玉成又用自己的医术给大家诊治,使许多人得以存活。

如今的圪当头村,乡村发展不忘保护村落遗迹,既改善村居环境,又保留乡愁印记。宽敞整洁的马路,路边的休闲绿地和休闲设施,老树、老房子、老物件、老手艺、老记忆、家风孝道,都成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内容!生态得以循环,村落肌理又得以舒展,一幅“可望、可游、可养、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已经初步展现!

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已经构成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不仅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也说明中国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有独立起源的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历史唯一没有间断过的国家。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更是打开了社会大众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一扇窗户,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平台。

这里将考古发掘现场、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三位一体捆绑在一起,让三者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更让观众能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更好地认知和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去探寻、挖掘深藏和埋葬在书籍中的遗迹,用后世文献与出土遗址观摩历史发展的规律,努力还原历史真相,让历史发展的源流逐渐在人们眼前变得清晰,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熠熠发光。

圪当头是中国乡愁最绵长的传承,守望最早中国是对历史的尊重,守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圪当头,承载着最早的中国最早的更多的乡愁记忆展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双流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军旅宥坐——寻访战友故事集》两册,50万字已汇编成书。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贾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