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新代 编辑:冯晓晖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公众号上首发,再由编者“冯晓晖”公众号转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原九江县一中地处城东北的北司路36号,其址为民国时的光华中学。光华中学成立于1926年3月,是由原圣约翰中学的师生不满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而另行开办的一所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伐军抵九江时,曾对学校师生的爱国热忱倍加钦佩,赠以“爱国先锋” 四字。学校由官方批了两块场地,又批准拆岳师门、小东门之间的城墙砖作建材,并在“厘金” 项下拨出了一些建筑费,形成了最初的建筑格局和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期间1938年9月迁往赣南南康县唐江镇。1948年冬迁回。解放后于1951年改为“九江初级中学” 。1958年秋更名为“九江县第一中学” 。1959年市、县合并,称“九江市第一中学” 。不满二年市县分开,又恢复原名。

文革后一度在赛城湖与省水产学校、九江县二中三校合并称为“九江县五七中学”。1970年迁往沙河,1973年改称九江县中学,1985年复称“九江县第一中学” 直 至现在。原北司路校址成为水泥电线杆厂,再几经变迁,原县一中现已被马狮商厦及附近的店铺和宿舍楼所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一些校园写生画,尚保留了半个世纪前的历史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新代

【读后记】

陈老师是九江县一中(今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的毕业生,他的同班同学还有崔若林老师。两位都是九江文史界的领军人物。每回在酒席上听两位老同学彼此戏谑,也是挺有趣的。

九江县一中早期的历史很值得写,尤其是光华中学与圣约翰中学的纠葛。本篇简短了些,希望陈老师写几篇长文,好好讲讲百年前的那些恩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