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

“现在开庭!”在长春智慧法务区长春互联网法庭第二法庭内,长春互联网法庭庭长李爽敲响法槌,通过面前的高清电子屏,一步步引导当事人辩论、陈述,语音识别系统实时进行庭审记录,一场“云上”审判顺利结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上”审判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官通过面前的高清电子屏与律师对话。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作为东北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互联网法庭,长春互联网法庭主要受理哪些案件?和传统法院有何不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纠纷日益增多,比如大家在网购、叫外卖、使用网约车、进行游戏账号权属交易等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就由我们互联网法庭来进行受理。”李爽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向记者作出解释。

总结来说,长春互联网法庭负责受理吉林省范围内的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互联网金融案件、互联网侵权案件、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件、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涉互联网民事公益诉讼等涉网纠纷。

“无需见面,全流程网上办理,让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李爽说,区别于传统法庭,科技赋能是长春互联网法庭最大优势。这一特色,贯穿长春智慧法务区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据悉,长春智慧法务区内还落地了远程会见、云公证、云咨询等多个数字法务应用场景,通过为传统法务插上“科技”的翅膀,切实提高了为企业群众服务的质效。

以科技赋能法治,长春互联网法庭构建“互联网+”智能化新型审判体系,发挥“互联网+司法”新质生产力作用,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智汇卷”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等现代化技术,全面衔接网上立案、在线缴费、云端调解、电子送达,异步质证、线上庭审等“云上”审判环节。

“这次在长春互联网法庭的整个诉讼过程,无论是网上立案还是线上开庭的方式,我认为都重构了传统法院系统的交互,同时也为我们和当事人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北京市君泽君(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升在网上庭审后对长春互联网法庭的便利化、智能化表示认可。

截至目前,长春互联网法庭共计受理上述案件3919件,审结3554件,结案率90.69%,一审服判息诉率95.77%,年人均结案434件,平均审理时间35.40天,诉讼周期极大缩短,审判质效大幅提升。

因“网”而生,“以网管网”。“履职”两年多的长春互联网法庭以审判理念现代化为引领,不断优化审判质效、探究学术理论前沿、完善机制体制、加强法庭智慧建设、探索网络空间治理,力争将司法为民、司法利民、司法便民体现在最前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