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消息,日前,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研讨会暨兰天系列多抗小麦新品种(系)现场观摩会在清水县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培育出的兰天36号亩产714.3公斤,创造了旱地小麦高产新纪录。

本次研讨会上,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康振生教授等专家,分别从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利用、提高作物自身免疫力、小麦持久抗条锈病设计育种、兰天系列小麦品种的育成及应用等方面,分享了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为小麦抗条锈育种和小麦绿色化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清水县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小麦生长,去年以来,将小麦育种作为全县农业重点产业,建成小麦良繁基地5万亩,为“兰天”系列品种的大范围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深化院地交流合作,推动清水县小麦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2023年6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与清水县政府共同成立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清水小麦产业技术研究院”,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也是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1万余份,成功利用国际已知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和国际持久抗性品种,培育出“病不死、旱不死、冻不死”的兰天系列小麦品种60多个,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通过不同抗性机制基因聚合分子育种,显著提高了陇南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基因的丰富度,为源头区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奠定基础。甘肃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取得新突破,兰天36号2020年在徽县、2022年在清水亩产分别达到620.9公斤和714.3公斤,超全省平均产量的2.5倍,创造了旱地小麦高产新纪录,为未来山地丘陵区小麦单产的大面积提升提供了典范。目前,兰天小麦种植面积已占天水市、陇南市小麦播种面积的50%以上,成为全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

清水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着力打造小麦良种“育繁销”全产业链,全力争创“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

编辑 唐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