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古董车如何重新拆解、修复,

华丽新生呢?

不妨来全新亮相的

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工作室一探究竟。

6月12日下午,上海汽车博物馆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工作室揭幕暨匠心传承活动举行。工作室的成立,不仅为古董车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新阵地,更为普及汽车文化搭建了新平台。

走进这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工坊”。车辆分解拆装区、车辆举升功能区、设施设备操作区等分区明确,各种维修工具、汽车零件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工作室停放着一辆1967年研制成功的红旗CA771轿车,车身、底盘、车架已经被“大卸八块”,等待胡辉刚团队对其进行细致的拆解和修复。

上海汽车博物馆藏车管理经理、上海工匠胡辉刚表示:“我们所有的馆藏车辆,都需要达到95%以上的原装率或原貌,并保持其正常的行驶和机械功能。因此,在修复过程中,我们会对车辆进行全方位的‘体检’,像医生看病一样,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车辆恢复原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辉刚从1996年开始从事汽车维修,至今已有28年,练就一手绝活儿。活动中,他与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40余名学生面对面分享古董车修复专业知识,手把手传授技术细节,希望能引领更多年轻人走上匠人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易廷是参与活动的职校学生之一,他表示:“之前从未接触过古董车修复,这次亲眼目睹整个过程感觉非常新奇。师傅详细介绍了各个零件和修复过程,让我对点火引擎的运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样对古董车修复工艺赞叹不已的还有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沈若衍,他说:“看到一个个零件被修复成精美的工艺品,我深感这项工作的神奇和魅力。”

“古董车修复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需要匠心传承的事情。我们团队由9人组成,其中真正能独立操作有4人。”胡辉刚坦言,修复古董车与现代车维修存在很大差异,全国真正能从事古董车修复的专业人员仅有几十人。由于古董车在国内市场流通受限,修复后的车辆难以体现经济价值,这也导致该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限。“创办工作室的初衷不仅是满足馆藏需求,更是希望将这份匠心和技术传承给更多热爱汽车文化的学生和爱好者。”胡辉刚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作为上海市总工会市级工匠创新工作室之一,上海汽车博物馆古董车修复工匠创新工作室集专业教学、科普教育、汽车修理文化传播功能于一体,提供馆藏车修复和保护、机电零部件维修、大部件装配等服务,为培养技能人才搭建平台。

“希望这个工作室能够发挥汽车维修、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古董车及其所承载的汽车文化。未来,我们还将与学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古董车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上海汽车博物馆运营管理部经理王勇骏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神奇工坊”将成为传承匠心精神的重要基地。

撰稿:杨育杰

摄像:张育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