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封家书

读懂深沉父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常常“爱在心口难开”,习惯将爱意藏在心中,尤其是“父亲”。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这份严肃、内敛、深远的爱经常被他们倾注在笔端,寄托于纸上,形成了无数封感人至深的家书,一字一句寄托着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那些家书中饱含父亲对子女的谆谆教导、对生活的点滴叮咛,有如朋友般有趣的对话,让我们在字里行间了悟一个父亲深沉的爱意。

01

《傅雷家书(选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雷(1908-1966)

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的典范父母。

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傅雷写给孩子的书信摘编,话题不局限于生活琐事,还涉及艺术与人生的诸多方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

这些书信,严肃中透出亲切,深刻却不脱离日常,既充满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也细数了青少年成长的迷茫与欢欣。看似平淡的家常话,如山间的一缕清风,令人回味。

02

《梁启超家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1873-1929)

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作家、政治活动家。其子女个个成才,拥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传奇,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历史学家傅斯年说:“梁任公之后嗣,人品学问,皆中国之第一流人物,国际知名。”

梁思成建筑学家;梁思永考古学家;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粱思忠西点军校毕业的爱国英才;梁思庄图书馆学家;梁思达经济学家;梁思懿社会活动家;梁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

摘编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 “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

从一百多封家书里,我们可以窥见梁启超是一位和蔼开明的慈父,关心子女的情感生活;是一位颇具智慧的导师,指导子女的学业理财;是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培育的子女个个成为精英。

他的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03

《曾国藩家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1811-1872)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种种实践与思考以家书的形式对后代产生影响。200年间,家族杰出人才240余人,遍布各个领域。

曾纪泽外交家;曾纪鸿数学家。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该书信集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尽管曾国藩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图文转自“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

唐山市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