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作为其载体的汉字,也一同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了千年时间的洗礼,已接近完美,受到世界众人的称赞和认同。

然而英国著名的诺贝尔奖文学奖得主罗素却发表了他的不同看法:汉字有三大缺陷。

那么,罗素为何会说出这种话?他所说的三大缺陷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中华汉字

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有关其起源的说法有很多,比如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等等。

尽管这些说法并不相同,但毫无疑问是的,汉字至少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开始,汉字只是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是简单的象形文字,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演变为了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

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西方的字母,汉字总是显得那么特殊和独特,那一撇一捺所组成的方块字,就宛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碧血,将所有中华儿女联系在一起。

即便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和分裂,即便各地的方言截然不同,听起来宛如外语,但最终我们却永远能完成统一,永远有着共同的身份——华夏儿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都是因为汉字,是汉字让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可以说,如果没有文字,那么中国很可能就如同欧洲一样分裂成许多小国,而非如同现在一样亿万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共抗强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如今,有着16亿使用者的汉字,更是成为了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汉字,相比于其他在历史中消亡的玛雅文、婆罗米文等等,经久不衰的汉字无疑显得非常特殊。

在这种现实面前,即便是许多和我们不对付的国家,也不得不承认汉字的优秀。

那么,罗素为何要说汉字有三个缺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素

在说罗素认为的汉字三个缺陷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位英国著名的国际学者:

罗素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是一位出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贵族,家境富裕,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罗素自己也是一位非常突出的天才,对数学和哲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也让其成为了在这两个领域著名的大师。

即便是在遥远的中国,也有很多人对这位大学者充满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我国著名的《新青年》,就只为三个人办过专号,分别是马克思、易卜生以及罗素。

除此之外,当时的北京大学还专门做了一项名义测试,询问谁是中国之外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最终列宁位列第一,而罗素排行第三。

也因此,在中国举办了“五四运动”,知识分子开始决醒后,梁启超、蔡元培等人当即决定请这位出众的欧洲学者来中国进行演讲,为人们指明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好,此时的罗素因为反对战争而遭到了任职学校的辞退和政府的监禁,出狱后的他有些心灰意冷,决定环游世界来寻找避免战争的办法。

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一生中重要的部分一直奉献给两个不同的目标:想要弄清是否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认知和想要尽一切可能创造一个比较幸福的世界。”

在访问过苏联后,罗素便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的邀请,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抵达中国后,罗素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让他不禁发出感叹:“我此前竟然不知道,中国人是如此有教养”。

此后罗素在中国各大城市进行了探访,并在北京大学进行了演讲,对于慕名而来的师生,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都是很有才华,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

在结束了中国之旅回到英国后的第二年,罗素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中,罗素并没有如同其他欧洲人那样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中国进行审视,反而是真正以平视、正视的态度来进行探讨,对中国和中国人发出了许多称赞:

中国是我接触过最好的国家之一,却遭受如此虐待,我要对全世界每一个列强发出声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相对的,罗素也在书中进行了一些批评,如同书名一般说出了一些他认为的“中国问题”,这其中,就有他所认为的“汉字三大缺陷”。

那么,从前面的讲述中我们能得知,罗素并不是位傲慢瞧不起中国的西方学者,那他所说的缺点究竟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大缺点

三大缺陷中的第一个就是“繁杂”,罗素来到中国时人们所使用的还是“繁体字”,这让罗素认为汉字实在是太过复杂,大量的笔画让汉字书写和学习的难度提升太多,想要学习非常困难,将很多人都拒之门外。

而相对应的,英语为何在全世界通用,除了西方国家殖民所带去的影响外,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书写方便。

事实上,不止是罗素,就连著名的鲁迅先生也曾指出过这个问题,表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鲁迅先生的意思自然不是彻底淘汰汉字,而是需要将汉字简化,让中国更多人可以学习知识,不做文盲,防止专制,而之所以会说的如此夸张,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今看来,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随着对汉字进行简化,成为我们如今使用的简体字后,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学会了文字,学得了知识。

在国家和政府的推动下,如今文盲更是几乎绝迹,也正因此我国才能实现崛起,成为如今的世界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素所认识的第二个缺陷便是不宜排序,在罗素看来,汉字的排序非常混乱,没有任何规律,偏旁部首又非常之多,这在排版或雕刻上非常不便,会对汉字的推广造成阻碍。

而罗素之所以看中这点,是因为但是西方对于用“排字机”进行印刷已经习以为常,大家不太了解的话可以理解为电脑键盘,英文用26个字母便可以打出所有单词,可汉字每一个在罗素看来都截然不同,根本无法实现这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这一点上,罗素是对于汉字有些不太了解了,毕竟要说印刷术的起源,那肯定离不开中国,聪慧的古人们早就因偏旁部首创造出了属于汉字的检字法。

当然,我们中国向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到如今也有了专门的拼音为汉字进行标注,更加方便于人们对汉字的使用,因此这一点罗素虽然有些错误,但也是为了汉字的发展而提出的友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缺点就是没有专有名词,不好表达外来词汇。这点主要体现在面对外国的新鲜事物上,中国无法进行有效的翻译,没有对应的“专属名词”。

这也导致往往是用直译,比如外国人东西都加“洋”:洋人、洋火、洋货,但这仍然容易引起歧义,导致和外国沟通是不便。

当然这同样得到了解决,就比如咖啡香槟等等,我们直接使用了音译,既没有改变发音,还能让我们得以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罗素所提出的三个缺陷确实有一些道理,而如今也得到了全部解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优越性也越发体现了出来:

比如随着如今新事物的增多,英语单词越来越多,而汉字便不用如此,再比如一个成语,用汉语说仅仅几个字简直如超链接一样瞬间就能让人明白过来,而英语则需要很长一句话进行解释...

因此即便至今,汉语依旧是无可争议的优秀语言,而这离不开历史上对于汉字的不断更新和改善,对于罗素先生的建议,我们也应该给予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

罗素先生虽然在自己的书中对中国进行了一些批评,但其无疑是一位公正公平没有歧视的学者,仍然对中国和中国民众做出了极高的赞誉,他始终坚信中国将在世界总体文明的提升上会做出巨大贡献。

在国际事务中,罗素先生也为我国做出了许多,比如呼吁英国当局将赔偿款和割地归还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京沦陷时,罗素先生第一个站出来带领爱因斯坦、罗曼罗兰等人一起发出了《我们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态度》宣言,指责日本的暴行,呼吁国际社会帮助中国。

在如今,罗素先生虽然已然离去许久,但他依旧是我国的朋友,我们仍对他怀有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