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海报)

提到收复台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的手中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自此也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施琅,这位明末清初的军事人物,原本是郑成功麾下一位重臣,曾协助郑成功共同为抗清大业奋战。然而,两人之间却因一些小矛盾而渐行渐远,郑成功在愤怒之下,杀害了施琅的父亲、兄长和儿子,甚至要诛灭施家满门。

自古忠孝无法两全,施琅最终背负着家仇选择了归降清朝。然而,降清后的施琅并未得到清朝朝廷的完全信任和重用,他被调往京城,担任内大臣长达十三年之久,他的才华和抱负也无法得到施展。

(施琅塑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正忙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并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他深知台湾的重要性,在攻台之前的十多年间,多次派出姚启圣等使臣与郑经、郑克爽塽进行和谈,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使得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然而,郑经却野心勃勃,企图在台湾建立东宁国,效仿琉球、高丽,实现高度自治,实则追求独立地位。这一要求与康熙的“大一统”思想相悖,康熙皇帝坚决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余次的和谈均以失败告终。郑经、郑克爽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肯放弃独立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重新启用施琅,让他率兵攻打台湾,实现国家的统一。这一决定对于施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终于等来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

经历数日激战,于公元1683年6月,施琅率福建水师攻下澎湖。统一台湾后,施琅以国家大局为重,不光没向郑氏家族报仇,还请求康熙给郑克塽等人加官进爵。施琅是这样说的,“台湾刚刚归附,一旦有杀戮的行为,恐怕会失去人心,我当以国事为重,不能报私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澎湖海战》这部电影,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艺术的手法再现当年的风云变幻。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优秀的演员阵容和导演团队的辛勤付出。著名导演郑保瑞的加盟,无疑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不少看点。他之前的作品如《杀破狼2》、《狗咬狗》、《命案》、以及近期院线热映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等都备受好评,相信他能够将这段历史故事诠释得更加气势恢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