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不少海外的舶来品水果都在市场上占据着头部的位置,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蓝莓,作为一种有名的高端水果,蓝莓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就在最近蓝莓的价格快速下跌,从最高的200元一斤已经跌到了8元一斤,高价蓝莓是怎么落入凡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从200元跌到8元一斤的蓝莓

据大河网的报道,蓝莓,是世界第二大浆果,素有“水果皇后”之誉。

最近,又到蓝莓上市高峰期,然而曾卖到数百元一斤的蓝莓,价格却迎来“跳水”,目前国内多地已出现“十元三盒”的蓝莓。

近日,记者走访四川、云南蓝莓产地调查发现,这个顶着网红光环的“奢侈品水果”,价格神话未能延续,正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目前价格大多在10至20元一斤。不过,蓝莓价格也出现两极分化,最低的仅几元一斤,品质和品种好的依然可卖几十元一斤。

顶着“进口”“高端”等标签出现在中国水果市场中的蓝莓,随着国产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价格迅速跳水。

四川是除云南之外的第二大蓝莓主产区,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每年5月到6月,四川蓝莓大量上市。记者调查发现,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今年蓝莓价格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低位。

不仅顾客觉得便宜,种植户也感叹“今年蓝莓价格不乐观”。西昌蓝莓种植户谌立英介绍,几年前,她种植了60亩蓝莓,最高曾卖到200至300元一斤,但今年最高售价仅80至90元一斤,最低仅能卖8至9元一斤,“以前论克卖,现在按斤卖,价格已跌到了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高价蓝莓是怎么落入凡间的?

在过去的岁月里,蓝莓作为一款风靡一时的舶来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稀有度,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价格高昂,一度成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近年来,这种曾经的“水果皇后”却悄然走下了神坛,从每斤售价高达200元的云端,降落至8元一斤的亲民价位,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蓝莓这个源自北美的浆果,因其富含抗氧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誉为“水果之王”。在中国,蓝莓最初是以进口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以及长途运输和保鲜技术的限制,使得蓝莓的成本极高,自然也就形成了高昂的市场售价。在那段时期,蓝莓不仅是健康的象征,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种奢侈品的神秘光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了蓝莓产业的变革。特别是近年来,蓝莓的种植技术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原本仅限于少数地区的种植逐渐扩展至全国范围。据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种植蓝莓的省份由最初的10个激增至27个,栽培面积迅速扩张至11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了34.89万吨。如此大规模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直接导致了市场供给的急剧增加。

经济学中的供需法则在这里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当一种商品的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时,价格自然会下降。蓝莓便是这一规律的典型例证。随着产量的飙升,蓝莓不再稀缺,市场竞争加剧,为了吸引消费者,降低价格成为了必然选择,于是我们见证了蓝莓价格从云端跌落的全过程。

第三,除了产量高之外,蓝莓的供给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不同地区的蓝莓上市时间有所差异,形成了错峰上市的局面。例如,当云南的蓝莓下市时,四川的蓝莓就会跟上,实现了持续的供应。这种多元化的供给方式使得市场上蓝莓的供应更加稳定,避免了因季节性因素导致的价格波动。同时,多元化的供给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不同地区的蓝莓在品质、口感等方面存在差异,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这种竞争促使种植户不断提高蓝莓的品质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蓝莓价格的大众化,是中国高端水果国产化进程的一个缩影。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扶持,越来越多的高端水果开始实现本土化生产。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缩短了供应链条,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加合理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水果。国产化进程的推进,是中国人实现水果自由的核心关键。它不仅提升了国民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