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机拍摄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土栽培产出的蔬菜瓜果。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型智能温室一隅。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型智能温室内,温度、湿度始终保持在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单位面积的蔬果产量大大提升。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棚内,西红柿挂满枝头。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体化无土栽培。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棚内,工人正在升降设备上打理作物。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棚内,工人正在采摘西红柿。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人民网蒙城6月14日电(记者韩震震、王晓飞)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增辉一直在江苏从事瓜果蔬菜无土栽培研究,以及国外新型智能温室的国产化应用。两年前,随着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运营,他来到这座皖北县城,开始负责园区的生产管理。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有蔬菜种植的传统,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近年来,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开始提速换挡。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蒙城县以先进模式引领,通过设施提升,推进蔬菜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生产。

2022年8月,总投资2亿多元的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正式投产,目前拥有5栋新型智能温室,总面积63000平方米。

与传统的小菜园、蔬菜大棚相比,走进新型智能温室,仿佛置身一座巨大的“植物工厂”,其内部空间开阔、设施整齐,即使外面气温高达30多度,里面也非常凉快,还一直有凉风循环流动。

“我们现在种的是西红柿和小黄瓜,温度太高,空气干燥,也不利于它们生长。”如何让温度、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产业园负责人王增辉说,秘密就是“全自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王增辉介绍,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让室外高温干燥的空气通过温室湿帘降低温度,再进入气候室的正压通风系统,自下而上为室内降温;同时,温室内部的高压迷雾系统,通过高压把纯净水打成雾状喷洒,也可以有效提高室内湿度。

除了环境控制,这个产业园还有两大亮点,分别是椰糠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种植。这里所有的蔬菜都是无土栽培,把椰糠作为基质,以有效减少病虫害。每株藤蔓根部旁边,都插有滴灌用的滴箭,让水、肥使用更加精准、高效。

一条黄瓜藤上留12到14片叶子最佳,使用进口的熊蜂授粉……在新型智能温室内,“科学管理”的细节还有很多。而这种全新的蔬菜种植模式,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的蔬果产量。

“我们种的番茄,每平方米年产量35公斤,比普通日光棚的产量高了40%左右,而且大小、颜色、形状都很匀称,好的可以进入高端市场,价格是普通番茄的一倍。”王增辉说。

近年来,蒙城县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产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精心打造长三角优质“菜篮子”。而先进种植模式的引入,对蒙城蔬菜产业的影响日益加深。

投产近两年时间,如今的兴农绿港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园,不但是蒙城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还是当地中小学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通过一次次活动的举办,让更多人对科技强农、现代农业有了直观印象。此外,园区还与蒙城县多个蔬菜种植基地开展业务合作,也在加快提升全县的农业科技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