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祇园寺博物馆展出的《祇园塔影》

6月8日至10月31日,由萧山博物馆联合杭州博物馆推出的“闹忙的乡村”青少年教育体验展,在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江寺)正式展出。

每座城市都会有Citywalk的主战场,比如成都春熙路、哈尔滨中央大街、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等,它们中有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巷,也有繁华的市井商业中心。

日前,杭州日报《国之大运·非凡十年》启动征集后,不少读者分享了自己与运河的故事。萧山博物馆副馆长任芳琴特别推荐了浙东运河萧山城区段沿线的文化地标。

始于1700多年前的浙东运河悠悠流淌,流经萧山老城区的一段,被称为“官河”。历史上,这一段街区,除了两岸街市外,还有众多寺庙,江寺、祇园寺、东岳庙、竹林寺等,可以说是浙东运河繁华市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萧山以古建活化利用为契机,对古寺进行整体修缮,将江寺打造成为浙东运河展示馆,将祇园寺打造成祇园寺博物馆,另外东岳庙修缮后也开始了部分展陈策划。

以祇园寺博物馆为例,天王殿展出的《祇园塔影》,讲述了祇园寺的前世今生,展出了部分祇园寺出土和市民捐赠的文物,利用现代化数字手段再现萧山八景之一的“祇园塔影”。

任芳琴介绍:“很多萧山人的记忆中都有祇园寺。湘湖师范、萧山图书馆等等,都曾在这里。”

这当中就包括王校新。他的父亲曾是湘湖师范学校教工,祇园寺曾作为学校在抗战后复课的校址以及教职工、学生宿舍,他在少年时期住在这里,“很有感情,这里有过太多故事。”对于祇园寺近几十年的变迁,他如数家珍。后来搬家,他也是住在西河路附近,祇园寺的修整开放,他一直在关注。

也恰恰是这种“改造”,让江寺、祇园寺成为当下运河的文化符号,更让运河重新走进大家的视野。

近年来,江寺、祇园寺和东岳庙所在的城厢街道,围绕运河每年开展寻梦城河系列活动。暮色四合,城河两岸的灯光渐次亮起。赏灯的人们从四处赶来,共赴一场“寻梦城河”的主题灯会。元宵节期间,城河边悬挂起3000多只灯笼,江寺公园里古风NPC演员互动,吸引数万市民前来赏灯打卡,“寻梦城河”的IP也由此进入大众的视野。

“这些景点,就像一条线,串珠成链。”城厢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城厢街道将以“全面推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为基点,做好街区品牌化、精细化运营,倾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大运河历史文化名街。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