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咨询案例:

来访者是一位38岁的宝妈。

“我的儿子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经常用我的手机上网课,手机是越用越熟练了,开始有点依赖性,一到休息时间就用我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我把儿子给批评了一顿,儿子跟我大闹了一场,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他沟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作为父母,恰恰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

如今社会,孩子沉迷于手机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手机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消遣方式之后,除了成年人之外,未成年人的生活也被智能手机显著影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基于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31688名未成年学生、11624名家长、787名教师的抽样调查,

得出如下数据:

2018-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过去5年,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89.5%提升至95.1%,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比重多达92%。

可以看到,以手机作为载体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已经深深影响了这一代的未成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让很多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很容易接触到在他们这个年纪不应该接触到的信息,再加上对视力颈椎的持续性伤害,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态度是“管到底”。

他们把手机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洪水猛兽”,他们会明令禁止或严格控制孩子使用手机。

但很多家长又发现,他们的管控并不太奏效。

那么,问题是出在哪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潘多拉效应(Pandora effect),出自古希腊神话当中的潘多拉魔盒。在育儿心理学中,被用于去描述一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手机的使用上,由于孩子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所以,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手机,却无法给出合理理由的话,反倒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禁止行为达不到预想的结果。

解决问题,还是要探究根源。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何会沉迷于手机?

正如上文所说,搭载于手机的各种网络和虚幻世界能够为孩子提供其所需的心理和情感满足,无论是视频游戏还是社交,都可以填补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

比如,有的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性格内向、寡言少语、朋友较少,可能会在网络世界频繁使用社交软件交友,获取虚拟的社交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视角来看,个人的愉悦来自于“多巴胺”的获取,而现实生活中,个人需求的满足能够为其创造大量的多巴胺,从而使得心情愉悦。

在多数孩子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业和各种各样的课后安排所占据,手机所营造的互联网空间,成为了一个能够自我满足的虚拟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空间当中,可以暂时忽略课堂和作业,也不再有父母和长辈的唠叨,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广阔的虚拟空间中获取快乐。

换句话来说,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感到压抑,反而很依赖于现实生活中行为来获取快乐,那么手机的存在其实对他而言就没有太大的诱惑力。

这就是为什么在手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前,孩子们依旧可以快乐的成长的原因。

心理学对孩子成长的研究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包括精神分析学、人格学派等,很多学派的观点都认为,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影响巨大。

可以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一个自幼就被家长明令禁止的行为,在他们心中,是不是会成为既神秘又遗憾、同时还激发好奇的“黑洞”呢?

这样黑洞般的空缺,不仅会在当下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更会为孩子埋下一个缺憾,未来的某一刻,他可能会彻底释放欲望,被这个黑洞吞噬。

手机并不是可怕的东西。就像上文所说,只有在现实生活当中过得非常不如意的孩子,才会寄希望于从手机和网络中获得满足感。

所以,解决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满足感,而不是禁止他们玩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于其使用手机并不反感,不要让孩子认为玩手机是一件提心吊胆的事情。

消除了这种神秘感,孩子反而没有那么好奇手机了,会光明正大地使用手机,并发现其不足。

其次,未成年人的大多数成瘾问题都源自于其自制力的不足,在这个方面,他们是需要成年人来协助的。

家长可以和子女之间制定好严格的规划,包括建立一些奖惩机制,以此来帮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体验到手机带来的便利,同时又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两代人可以对使用手机的途径、时间有比较详细的“协商”或计划,

比如列一个清单:

1.今天使用手机的时间(H-M)

2.今天使用手机的目的

3.在游戏里或社交软件里认识了什么样的人

此外,作为家长也依然要在孩子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观察和留意,毕竟互联网鱼龙混杂,还是要避免孩子接触到不好的内容。

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作为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好引导,完全可以解决孩子手机成瘾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