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比古代人多,古代科举录取数量稀少,无数读书人考到鬓发斑白也未必能通过乡试。

不过,在科举失利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又打开了另外一扇门,终成一代名士。比如下面这些明代画家,其艺术成就照耀古今,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堇绘《古贤诗意图卷》局部

杜堇,明代画家,生活在十五至十六世纪初,原姓陆,字惧男、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江苏丹徒人。

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不第,绝意进取。工诗文,通六书,善绘事,界画楼台,最严整有法,人物亦白描能手,花草鸟兽并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杜堇《玩古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堇 《桃源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堇(明) 《题竹图》

杜堇的人物画宗法李公麟,笔法精劲流畅,别具秀逸之态,因此他被推为当时画坛的白描高手。

其人物画大都表现古代传说故事或逸闻趣事,并以山水及园林景致为衬景,有的还题诗作赋,显示着一派文入画的格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堇《水浒》

文徵明

文徵明是中国文化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屡次科考不利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他26岁开始参加岁考,一直考到53岁,整整27年里交了10次答卷,可一次也没“中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真赏斋图》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兰亭修褉图》

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但他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则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雨余春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枯木疏篁图》

唐寅

唐伯虎的故事同样是大家都听说过的,这位唐寅虽然为人聪敏,成绩很好,考试的成绩也不错,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奈何运气太糟,进京后牵涉到了考场舞弊案里,终究没能走上仕途……

不过伤心人别有怀抱吧,他绝了科举道路后寄情书画,专攻艺术,终于成就了文化史上抹不掉的书画唐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寅 《春雨鸣禽图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寅《梅花图》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人物画则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寅 《杏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寅 《蕉叶睡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寅《嫦娥执桂图》

徐渭

徐渭徐文长,又是一个科举伤心人,同时也是文化照耀一时的怪杰。

早年入徐氏私塾读书,聪敏异常,“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九岁成文章,便能发衍章句。”

然而十七岁时,他第一次参加本县童试落第,三年后参加童试又不取,愤然上书提学官员,幸得准许复试,取为县学增广生员,但直到十二年后才转为廪膳生员。

接着徐渭陆续参加八次科举,均名落孙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渭《蕉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渭《菊竹图》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渭《墨荷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渭《清荷》

明代的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明代成就极高的写意画大师。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渭《黄甲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渭《五月莲花图明》

在这些画家之外,科举落榜的文化名人还有许多许多,比如《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比如写了《聊斋》的蒲松龄,比如儒家心学宗师王阳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有些人擅长文化知识,有些人擅长体育竞技,还有些人在艺术创作上极有天赋。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我们只希望天赋和灵气不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