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谈什么叫没骨画,其次谈这一画派的画法及特点。

“没骨画”顾名思义就是不勾轮廓,直接以墨和颜色依对象的形态质感和特征进行描写,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即为没骨画。按古代画论介绍,没骨画始自五代后梁的张僧繇与杨升两位画家。据传他们在绢素上,作风景山水、房屋、人畜,画出山川、丘壑、岩石、树木等景色。当时称为“没骨画”。

这种画法,有别于勾勒着色画法。不勾外廓,仅凭墨色、笔调表现物象,可以不受轮廓的约束,只要作者对所写的对象和景物,有所感受,胸有成竹,即可点垛傅色,着意挥洒。画面要求形象生动、色调爽朗、神情毕现,即为佳作。它是不同于勾勒傅色的新画派。这个画派,从宋代到元、明、清以迄近代一直延续下来,深有影响,并且在不断发展演变。没骨花鸟画的形成始自南唐徐熙。他生于公元10世纪的金陵,是南唐时期的著名画家。据画史所载:他经常游览山林园圃,细心地观察各种自然景物,并实地写生。他特别喜欢描写“花竹虫鸟、蔬果及汀花药苗”。在画法上强调笔墨为主,以色彩为辅。宋朝《宣和画谱》所载:“且今之画花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独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这里特别指出他与众不同之点,在于“落墨”(“落墨”是以笔墨直接写出物象神态,不勾轮廓)。到宋代初期徐熙的孙子徐崇嗣在画院为了与黄筌父子争衡,除继其祖父画法外复照真花设色写芍药、荷花,益增艳丽,称作没骨写生,当代誉为“徐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恽寿平《摹古册 牡丹》(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面谈过没骨写生画与勾勒着色画的不同在于没骨写生画既不勾勒,也不晕染,只是用笔蘸两种或更多的颜色,直接写对象的形、神、质态及特征。通过笔墨色彩,点垛刻画对象,写出大势(真实形态与色调),然后再依对象的花叶枝梗及色彩特点,分别充实,使对象主体形、色突出,相继勾筋点蕊,铺排环境,最后看画面构图需要,再画山石、水草及天空云气、色调,通幅即完成。这种画法需作者构思、设想周密,绘画技法娴熟,落墨一挥而就。作者熟悉生活、目识心记、感受较深、表现力强才能使画面生动,满纸生机。反之,若作者对物象不熟悉,下笔生涩,画一笔想一笔,则思维割裂、物象呆板,即意味索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恽寿平《摹古册 玉簪萱花》(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没骨画虽然落墨时比勾勒着色画程序上简便,时间短,看似比较容易,实际制作并不容易。由于创作时间短,所以要求的面宽,具体包括画面构思、章法布局、形神动态,以及对象本身色彩、环境层次及明暗透视、不同色彩的变化、主次关系与虚实色调对比等,均要及时地发现与刻画。作者在落墨中,须要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地表达对象。作画时,须全神贯注,否则灵感稍纵即逝。所以说,画没骨画比勾勒染色还不容易。何况勾勒画可以累月完成,没骨画必须顷刻而就。这两种画派,是我国绘画历史一千余年的传统艺术,久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喜爱。两派画法,各有千秋,无分轩轾,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绘画技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元明以后创“兼工带写”与“勾花点叶派”;清代恽南田先生跟随徐氏直接以色彩写生,淡野清丽,创“南田派”;民国初期广东的高奇峰昆仲受日本画启发,创“岭南派”。可见,我国画人对创新是不遗余力的,代有新人。值兹四化新风,文艺勃兴,预计这门传统绘画,在举国同好的努力下,当会更加发扬光大,涌现新芽!(本文原载于《美苑》198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