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际才 2023年 溪云初起 68cmx68cm

与张际才老师相识,缘于强大的网络传媒。从欣赏其画作,感受其德艺双馨的品格,再到拜其为师,一路追随,从其人其画中品读到了张际才老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观其画,赏墨韵之酣畅淋漓

墨韵生动富有变化和韵律,这是写意画的基础。张老师注重笔意墨韵,意在笔先,用笔用墨干湿有度,虚实之间尽显中国画线条和墨分五色的魅力,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这种笔墨的功力,在他画的树中得以充分体现,他画的树很有个性,似乱非乱,齐而不齐,井然有序,极具章法。据了解,为画好树,他数年深居林区,与青山绿水为伴,观树之千姿百态,了若指掌,成树于胸,无论是双勾还是单勾,通过笔墨之变化、枯湿,赋予树木动感和生命,让摇曳的树枝跃然纸上。再通过山石流水云气的衬托,使其作品墨色苍润滋华,酣畅淋漓,变化无穷。

张老师反复强调写意要“得法”,要传承更要创新,要做到墨分五色,通过水墨之变化,来体现画面远近的空间感,阴阳向背的立体感,黑白分明的主次感,他用墨大胆,敢于突破前人墨法的程式化,喜用重墨熏染,采取多次积墨来体现画面的厚重,使画面更具有质感和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际才 2023年 烟波散处有人家 68cmx68cm

观其画,品气韵之生动洒脱

气韵是墨韵的升级表现,张老师写意山水笔墨老练,一气呵成,没有多余的线条和多余的墨块,自然而然,不率意,不暗涩,不雕琢,清爽宜人,流畅有韵律,布局合理,物象相互之间协调得体,画面取舍得法,通过画眼突出主题。

他强调写意不是随意,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大胆落笔,小心收拾。远景山体淡墨氤氲,以润笔宣染,近处枯墨、浓墨勾勒、皴擦,间以林木枝叶,整体笔触豪迈奔放。画面巧用留白,表现水、气、路,让画境通透富有层次,真正做到收放自如,达到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跑马的效果。

他吸收百家之长,中西结合,在作品中辅以色彩、光影、透视等现代技法,通过水、墨、色的交相融合,珠璧辉映,使作品纯净亮丽,完美统一,清新脱俗,富有生机和活力,气韵律动,如诗如乐,给人以痛快淋漓,挥写自如的艺术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际才 2011年 秋之精灵 68x68cm

观其画,悟神韵之灵动共鸣

我认为神韵是写意画的最高境界,也是画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不是简单的墨韵、气韵的叠加,而是一个画家心理历程的写照,审美观照的表达;通过高超的笔墨技巧,对具象的洞察和掌控,更深层次的提炼、认知、感悟,赋予作品血肉情感,让赏画者观画如观其人,从而产生审美共鸣。

读张老师的作品,就会自然产生这种共鸣。他认为笔墨只是“技”,感人才是“王道”,作品要打动人,就一定要走进自然,贴近生活,坚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可以通过写生来捕捉灵感,找到与观者共鸣的情感共生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际才 长卷《风景这边独好》 局部

张老师八十多岁高龄,仍始终保持高昂的创作激情,笔耕不辍,走到哪里画到哪里,通过水墨抒发情感,把对大自然的感悟、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来,创作了很多极具神韵的作品。

张老师是江西赣州人,为创作红色题材山水长卷,曾踏遍赣州的山山水水,用心血绘就极富生命力的三卷山水长卷,比如26米长卷《风景这边独好》,构图严谨,笔墨洒脱,满满深情,呼之欲出,震撼人心,从画面中不难读出张老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每观其画必然触动每一个赏画者的灵魂…

文/ 许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