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作宾,生于一九零九年,陕西省西安市灞桥豁口村人。其幼年读书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土地革命时期,孙作宾在西北军从事宣传工作,并秘密加入我党。在党的领导下,孙作宾经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在统战与宣传方面,卓有成效,亲历新中国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孙作宾担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统战部部长等职务。其间,他协助省委主抓建党建政工作,积极培养与发掘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同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巩固新生政权。

孙作宾尤为注重统战工作,深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统战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孙作宾于一九五二年撰写《关于甘肃民族统战工作的报告》。此报告上报统战部,主席阅后赞许,称其“很有用”,随即该报告被下发全国,成为统战工作之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调任青海省,担任青海省委第二书记兼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年底,青海省人民政府改为青海省人民委员会,孙作宾成为首任省长。到青海后,孙作宾运筹帷幄,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发展工农业,为完成青海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当地社会主义改造作出突出贡献。

然而,1957年反“右”运动中,孙作宾亦受冲击。1958年初,青海省委召开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会后,孙作宾被贬为青海省图书馆馆长,旋即被开除党籍。

当时批判会由青海省委第一书记高峰主持,孙作宾被指控“反对对畜牧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统战成绩亦被全盘否定,遭诬陷“别有用心”。随后,孙作宾被戴上“右派”帽子,历经二十余年错误对待,特别是1966至1976年的“十年特殊时期”,屡遭批斗,身心俱受巨大摧残。然孙作宾坚贞不屈,拒绝强加不实之词,保持崇高气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孙作宾恢复名誉。1979年,复出工作,担任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后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孙作宾主动退居二线。晚年,孙作宾笔耕不辍,撰写十余万字革命回忆录,留后人宝贵历史资料。2002年,孙作宾病逝于西安,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