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零门槛、低风险、高回报、快速致富”面对这些极具诱惑力的标语,你是否会感到心动?殊不知,这些其实是非法集资的障眼法,看似是高利息,其实是无边际的集资陷阱。今天便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法集资,守好钱袋子,护住幸福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对于非法集资行为,国家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打击。《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对非法集资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处集资金额2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非法集资人为单位的,还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产停业,由有关机关依法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警告,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法集资的新形式

非法集资形式五花八门,除了常见的编造虚假项目吸引投资、承诺高额投资回报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非法集资新花样,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打着养老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

一些机构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老基地或者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加盟养老养生基地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投资资金或者变相上交上门费,而“老年产品”则有消费返利、免费体检、赠送礼品、养生讲座等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形式,以此欺骗、诱导老年群体进行高额消费。打着养老的名义,欺骗投资者或老年群体口袋中的钱。

利用元宇宙、虚拟货币、区块链等

新概念的名义非法集资

不法分子会利用时下新兴的热点概念如NFT、数字藏品等进行炒作,利用大众对于这些新概念理解不深,夸大这些新概念的投资效益,以“投资风险低、周期短、收益高”等极具迷惑性的标语诱导群众投入钱财进行投资。

以“解债”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打着“化解债务”旗号,以向客户提供债权债务抵消、托管、化解等服务为名,承诺将客户手中的债权债务转化为现金流并可以定期返还收益,诱使客户提供高额的手续费、咨询费,甚至投资入股的非法集资方式。这些不法分子并不打算提供解债服务,只是打着解债之名行集资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普通民众在面对投资机遇时,一定要仔细甄别,三思而行。

要保持理性

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眼花缭乱、看似回报丰厚的投资项目,需要保持警惕意识,切忌侥幸心理。理性分析投资存在的风险及收益水平是否符合实际,以理性心理防范天上掉下来的“陷阱”。

要加强甄别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活动时,要仔细分辨选择的投资理财机构是否具备从事金融活动的业务资质及有无金融业务许可证,必要时可以到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咨询确认。

牢记“三要、三不要”

面对金融活动,要理性,不要侥幸;要稳健,不要冒险;要警惕,不要盲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黄埔区检察院将积极落实上级单位工作部署,立足现有工作机制,进一步凝聚监督共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发挥检察职能,守护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贡献检察力量。

文丨山野雾灯

编辑丨人

图丨网络

<第2216期>

转载请注明:黄埔检察

( 入群请加小编微信:zhf4013 )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 赞 和 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