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最潇洒的人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绘的宗之,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宗之潇洒美少年”,寥寥数字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俊逸不凡的少年形象,他的气质超脱世俗,自然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洒脱魅力。

“举觞白眼望青天”,这句诗如同摄像镜头般捕捉到他举杯畅饮之际,微微抬起的眼角带着一丝傲骨与疏狂,那双眼睛漠视人间烦扰,只凝望着广袤无垠的蓝天,仿佛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皎如玉树临风前”,宗之的姿态宛如一株挺拔洁净的玉树,在清风中卓然而立,这份高洁与优雅,以及面对世事时的从容与自信,将潇洒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一种飘然若仙的意境。

22.最讲义气的人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张九龄《答陆澧》

张九龄《答陆澧》中的“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描绘了一位挚友不畏山高路遥、风雪交加,依然坚持前往探访的深厚情谊。这份心意如同冬日暖阳穿透冰雪,纯粹而热烈,昭示着友情的力量足以驱散严寒,跨越万水千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最静美的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所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以细腻笔触捕捉到雪花飘落时无声而皎洁的瞬间。雪以其静默而纯洁的姿态降临世间,仿佛净化一切喧嚣,留下一片宁静清美的画卷。

24.最淡定的人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陶渊明在《形影神三首》中吟咏“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道出了一个超脱世俗纷扰,坦然面对人生起伏变迁的人物形象。他如一叶扁舟在天地之间随波逐流,内心却始终平静如湖,无悲无喜,从容淡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最爱旅游的人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里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刻画出一位热衷于山水之乐,心向自然的旅者。他的足迹踏遍五岳,追寻仙境般的美景,乐此不疲地沉浸于壮丽山河之间,诗意盎然,潇洒至极。

26.最淡泊名利的人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达“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清晰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世俗追求的彻底摒弃。他向往的是恬淡田园生活,而非权势富贵,这种心境宛如秋水长天般宁静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最忠诚的人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文天祥《扬子江》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借磁针石坚定不移的指向喻其矢志不渝的忠贞之心。犹如磁针永远指向南方,他对国家的忠诚永恒不变,坚毅之情力透纸背。

28.最冷漠的人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所述“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虽看似冷漠,实则揭示了生死轮回的自然规律。生者悲痛终将逝去,世人继续各自的生活,哀荣交替间呈现一种冷静而深刻的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9.最宽心的父亲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苏轼《洗儿》

苏轼《洗儿》诗云“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作为父亲的苏轼表达了一种独特而深沉的爱意。他宁愿孩子平庸无奇,只要能安然度过一生,不求显赫地位,只求无忧无虑的成长,父爱如海,包容而又深远。

30.最高的楼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楼宇之高耸入云,令人惊叹不已。诗人仿佛置身于离天际咫尺之处,伸手即可触摸星辰,创造出一幅壮丽梦幻的高空景象,使人悠然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1.最香的橘子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苏轼《浣溪沙·咏橘》

苏轼《浣溪沙·咏橘》描绘了柑橘的芬芳之韵,那香气仿佛雾气般扑面袭人,初尝之下清泉般的甘甜令人齿颊生津。吴地女子采摘三日后,手中仍余橘香不散,这橘子如诗如画,以其馥郁之美撩动心弦。

32.最悠闲的人

衣食不求人,又识得、三文两字。

不贪不伪,一味乐天真,三径里。

——赵长卿《蓦山溪· 遣怀》

赵长卿《蓦山溪·遣怀》中刻画的人物,衣食无忧且略通文墨,不慕名利、不伪饰自我,沉浸于纯净无垢的天性之中,在田园小径间悠然自得,生活的恬淡与闲适尽在这一字一句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3.最爱喝酒的人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李白《赠内》

李白在《赠内》中以“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形容嗜酒之人,一年四季每日都沉醉于杯中物,仿佛生活就在醉醒之间流转,诗酒风流的形象跃然纸上。

34.最孤独的人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的“知我者,二三子”,寥寥数字道出知音难觅的深深孤独,尽管天下熙攘,却只有少数几个能理解他内心世界,此情此景,寂寥而又透着坚韧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5.最骄傲的人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击壤歌》

《击壤歌》中的农民自豪地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饮水,耕田吃饭,皇帝的权力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此言饱含对自由劳作和独立人格的自豪感,朴素而骄傲的生活态度引人向往。

36.最可怜的人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借词抒发无人陪伴的凄凉,“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形象地展示了空虚寂寞的心境,令人顿生同情与怜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7.最厉害的歌声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李贺《长歌续短歌》

李贺《长歌续短歌》以“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表现歌声的震撼力,激越的歌唱穿透岁月的尘埃,甚至能够震裂衣裳、催人华发早白,足见歌者才情横溢,声动四海。

38.最高的浪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中描述八月涛声怒吼着从地平线涌来,浪头高达数丈撞击山崖后折返,画面壮观磅礴,将自然之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最高峰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9.最长的梦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感叹:“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二十年光阴恍若梦境,虽然肉身仍在,但回忆往事却如同穿越漫长的梦境,给人以时光荏苒、人生如梦的深切感慨。

40.最能吃的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惠州一绝》

苏轼在《惠州一绝》中豪言壮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以此表达他对荔枝的喜爱,以及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份对美食的热爱,使得他成为了千古传颂中最能吃的诗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另外20句诗词之最,后面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