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马家军首领之一马鸿逵,革命时期称霸宁夏,晚年下场格外凄凉。

马家军是近代时期,盘桓在甘肃等附近区域的著名军阀之一。其中势力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青海为中心的“青马”,另一支是以宁夏为中心的“宁马”。

其中宁马的主要人物是马鸿逵,而他本人却不是马家军的一代人物。马鸿逵和“宁马”的崛起,还有着很复杂的历史背景。

那么“宁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马鸿逵又是如何崛起的呢?他的晚年都经历过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末年,政府昏庸无道,各地民怨沸腾。生活在大西北地区的回民,便陆续爆发过多次起义,其中白彦虎的起义队伍最为强盛。

当时的甘肃临夏地区,还有一伙以马占鳌为首领的起义军,实力颇为强大。而这支队伍,就是“马家军”的最初起源。

马占鳌在起义初期,便与前来镇压叛乱的清军展开激战。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打过几次胜仗后,他竟然直接率领军队投降了清政府。

从此之后,这支起义军就变为清军的部队。而马占鳌也非常残忍地举起屠刀,开始镇压曾经的回族起义同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离谱的是,马占鳌这种投降以后再造反的“优良传统”,在以后更是成为“马家军”的发展宗旨,令其度过了很多危机。

马占鳌归属清朝后,手下的势力开始形成两个独立的体系。其中一个是马继援团体,另一个则是马千龄团体。

马千龄在起义时期,是为马占鳌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因为跟随首领投降的缘故,他也一举成为清朝大官。

而他手下有两个儿子,更是成功获得过清朝末年的武举人。至此,以马千龄为核心的政治团体形成,并在苟延残喘的清朝庇护下生存着。

直到八国联发动侵华战争后,马千龄团体的境遇开始改变。他的二子马福禄战死,四子马福祥掩护清政府官员西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成相关的任务后,马福祥因为护驾有功被朝廷委以重任,最后重新返回甘肃地区,开始坐镇宁夏。

到此为止,马福祥接替马千龄领导的“马家军”,便正式在宁夏盘踞起来,时刻观望着中原的变化。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清朝政府的毁灭。马福祥又开始效命于北洋政府,并被任命为宁夏将军,根据官府的指示管理宁夏。

这一时期,宁夏在名义上便已经归属于马福祥,但是他们对当地的管控力度,还并没有达到“马家军”的巅峰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马福祥之后,还有两位马家军的接班人。他们分别是马福禄的儿子马鸿宾,以及马福祥的亲子马鸿逵。

所以说,在马鸿逵占据宁夏称王之前,还有两代马将军领袖付出过很多心血。而马家军的根基,也并不是他所建立的。

换句话来讲,马鸿逵其实是承继祖辈的蒙阴,这才顺利地成为宁夏王,接管马家军,开始与国民党和共产党产生联系。

在他之前,宁夏便已经成为“宁马”的大本营,他只是第二代“宁夏王”。

而在他成为所谓“宁夏王”后,对于自身权利维护,和对当地百姓的压榨,也越发严重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家军第三代领导人马鸿逵,坐镇宁夏权势滔天,结局凄惨不已。

1892年,马鸿逵出生在甘肃地区。因为父辈身居高位,他的成长环境良好,从小便学习了很多与军事有关的知识。

可是与马福祥不同,马鸿逵在少年时期也是一位惹是生非的“熊孩子”。在他父亲还是清朝的大官的时候,他竟然在私底下开始进行反清的革命活动。

后来因为事情败露,马鸿逵被官府抓捕。而马福祥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最终成功将儿子救出,并安排其进入正规军队累积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政府败亡后,马鸿逵又跟着袁世凯进行征战。随着革命局势的变化,他又前后跟随黎元洪,冯国璋等人,见证了许多政权的变迁。

处于乱世之中,他深刻地领悟一个道理。只有手握军权,才有资格做出一番大事业,受到各方军阀的重视。

等到马鸿逵完全长大以后,革命局势再度发生变化。各路军阀进行混战,国民党和共产党也开始发生摩擦。

1926年,马鸿逵又投靠冯玉祥所部,并凭借自身军功,担任起军长级别的高官。因为上级其中,他在第二年,又成功升任为军长级别的高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可以说,在他早年间四处投敌的背景下,冯玉祥是对其最为倚重的人。而马鸿逵的军力,也是在这一时期所凝聚出来的。

可是在1929年间,马鸿逵与韩复榘等人开始密谋,最后又共同背叛了冯玉祥,开始拥护蒋介石政权。

等到后面的军阀混战期间,他又开始密谋反对蒋介石政权,并与韩复榘,石友三等人达成一致意见。

哪曾想,在最后关头,马鸿逵感觉老蒋有点过强,怕被老蒋搞了,便出卖自己的弟兄,成功获得蒋介石的信任。

从此以后,他便继续跟随蒋介石征战,并将矛头指向当时正在发展的共产党,帮助国民党进行围剿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马鸿逵十分注重权力把控,不想让手中较弱的军事实力浪费在此处。因此,他便没有全力围剿,只是在名义上遵从国民党的号令。

可蒋介石哪能容忍这种不听话的手下,在多次沟通没有取得满意结果后,蒋介石与马鸿逵闹翻。

1932年,蒋介石命令刘峙率领大军包围马鸿逵所部。双方即将展开大战,而马鸿逵半只脚,也已经踏入了鬼门关。

正在这个危急关头,已经重病在身的马福祥,急忙赶赴汉口,寻找蒋介石,为自己的儿子求情谢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力交瘁之下,马福祥病情加重,即将不久于人世。得知此事后,陷入死局的马鸿逵,却意外发现一条求生之路。

随后,马鸿逵借助看望父亲的名义,单枪匹马赶到蒋介石身边。他趁此机会表示衷心,又开始做起床前孝子,照顾父亲走完最后一程。

而蒋介石在得知这些事情后,又考虑到其他影响。最终,他还是决定看在这份护子之情的份上,不再与马鸿逵进行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蒋介石的手段,马鸿逵被成功“拿捏”,两人又重新勾搭在了一起。

马鸿逵率领两个团的人马回归故土,开始在宁夏休养生息,并以国民党马首是瞻。

从此之后,马鸿逵便正式成为第二代“宁夏王”。他在当地作威作福,不断加深自己的统治。

1935年,红军开始进入长征时期。蒋介石再度调动“马家军”北上拦截,而马鸿逵不敢怠慢,同时也不想耗费实力。

所以在打过一场败仗后,马鸿逵为表忠心,又积极向蒋介石献策,并成功让自己逃脱怀疑。那么,马鸿逵又是如何献策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割据宁夏的军阀马鸿逵,称霸当地近二十年,最终结局十分凄凉。

1935年,蒋介石下令调动马家军阻击红军。马鸿逵积极献策,表示会誓死效忠国民党。

随后,他又在陕甘宁地区建立两百多座碉堡,以此来防御共产党的动作。而蒋介石对于这样的安排,也感到非常满意。

凭借趋炎附势的手段,马鸿逵依靠着蒋介石,开始坐镇宁夏,一直跟随国民党的安排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全面爆发后,马鸿逵在宁夏地区,面对日本人的策反犹豫再三。在抗日局势最艰险的时期,他也曾想过投靠日本人。

然而,当时的国共两党已然展开合作,就连许多不服蒋介石的军阀,都开始高举抗日大旗。

最令马鸿逵感到担忧的是,他曾经的好友韩复榘,因为擅自放弃济南,竟直接被蒋介石召回,最终处以枪决。

这让马鸿逵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力抵抗蒋介石,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与日本侵略者反抗到底。

趁此机会,他索性顺着机会在各方博弈之间获得诸多好处,让自己的“宁夏王”做得更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爆发后,马鸿逵也曾跟随胡宗南等部围攻过延安。而与他交手的则是我军名将彭德怀。

1947年5月,彭德怀在请示过毛主席等人后,便制定下歼灭马家军的具体计划。没过多久,西北野战军便开始与马家军交战,并取得不错的战果。

从此之后,马鸿逵的处境越发艰难。尤其是在1949年的兰州战役后,马家军的另一支领袖,马继援的后代马步芳被灭,马鸿逵没有了帮手,败局已定。

1949年9月,面对毛主席等人的劝说信,马鸿逵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投靠共产党。于是,他离开宁夏正式逃亡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多久,当地的防御部队便被共产党击溃。马鸿逵成为孤家寡人,只有在重庆对外称病,不敢随意见人。

蒋介石本就是任人唯亲,对于马鸿逵这种失去军权,又做出过背叛举动,危急时不肯支援马步芳的军阀首领,他自然是不会信任的。

所以,哪怕是马鸿逵抱着蒋介石的大腿痛哭流涕地谢罪,也没有重新获得“光明”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民党的安排下,马鸿逵便被遣送到台湾“治病”。从此之后,他更是开启了一段屈辱的人生。

这位曾经威震一方的“宁夏王”,不仅遭到国民党官员的严格管控,还被人撵出过宾馆。甚至他携带重金拜访郭寄峤的时候,都被人直接轰了出来。

面对这样的境地,马鸿逵非常害怕会遭到蒋介石的清算。于是,他果断做出决定,开始谋划逃离台湾的事情。

1951年5月,马鸿逵历经艰辛终于来到美国。他凭借搜刮到的宁夏财富,在当地成功立下根基。而他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过得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马鸿逵又带着家人搬到洛杉矶郊区,开始经营一个小农场。而他家中发生的变故和矛盾,又引起当地媒体的报道,更令他感觉颜面尽失。

1970年,已经非常衰老的马鸿逵。时常会想起那些往事。他的身体,也因为思虑过重开始变得更加衰弱。

1月14日,马鸿逵在无人所说的孤寂与苦闷中,携带着自己曾经“宁夏王”的荣誉,安静地死在破落的小农场中,终年79岁。

这位压榨百姓,靠着左右逢源坐了几十年“宁夏王”的大军阀,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可谓是咎由自取。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