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主任,感谢您救了我的命。”6月7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渝中院区心血管内科病房,患有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陈先生被成功救治后激动地对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国柱说。

据悉,这是该院首例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是继2019年重医附二院开展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建立成熟的主动脉瓣膜微创治疗平台后,又在二尖瓣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开展的新技术。标志着该院在主动脉及二尖瓣疾病的诊治上又上新台阶,也为许多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手术团队“奋战”4小时

成功完成二尖瓣微创介入术

陈先生是甘肃人,今年60岁,1年前,因冠心病、心肌梗塞做了心脏手术,谁知术后又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在当地治疗不见起色,今年4月,陈先生远在重庆的儿子便让他跨越一千多公里,来重医附二院求医。

经过详细问诊及相关检查,陈国柱主任医师诊断陈先生患有“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症状,会出现心力衰竭等,考虑到病情已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便建议他通过强化药物治疗看能否缓解症状。但由于病情反复,陈先生出院不到十天又病情加重。5月29日,陈先生已不能平躺睡觉,一旦平躺,静脉回血增多加重心脏负担,便会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这一度让他感觉自己病情危重,对未来失去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术前超声检查发现,陈先生有二尖瓣重度反流并伴二尖瓣脱垂/图源 重医附二院

陈国柱医生介绍,患者这种情况属于二尖瓣重度反流,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身体情况不能耐受传统心脏外科手术,此时疾病若继续进展,预后很不乐观,1年死亡率达50%,2年死亡率达70%,急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目前的病情。

考虑到陈先生治疗意愿强烈,通过综合评估,陈国柱医生建议他选择国际先进的微创手术——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同时,该院超声科、麻醉科、血管疝腹壁外科、胸心外科多学科会诊后,也评估认为可以实施该手术。在与陈先生详细沟通并取得其同意后,治疗团队便开始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6月5日上午,在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佘强教授的指导下,陈国柱医生带领杜建霖主任医师、容顺康副主任医师等手术团队,与超声科任建丽副主任,麻醉科主治医师陈海、刘雨等紧密配合,正式实施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术团队正在实施手术/图源 重医附二院

手术团队先在患者右大腿根部股静脉切一个7mm-8mm的创口,置入一根细长导管,将特制的“夹子”送入患者左心室,再用“夹子”捕获并夹住瓣叶返流最重的部位,缩小二尖瓣瓣叶中间的缝隙,从而减少反流。术中,经超声监测发现,患者二尖瓣前叶脱垂,心脏明显增大,手术难度大大增加。虽然二尖瓣后叶钳夹操作困难,但手术团队对心脏解剖结构“了如指掌”,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成功在患者二尖瓣关键区域植入两枚MitraClip二尖瓣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尖瓣夹植入成功/图源 重医附二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术后超声显示反流减少,压差显著降低/图源 重医附二院

术后超声监测评估显示,患者二尖瓣口的血液反流信号从四级反流下降至一级反流,压差显著降低。这意味着重医附二院首例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成功实施。

“手术麻醉苏醒后,我的呼吸困难有了显著缓解。”陈先生说,术后两天,他感觉自己恢复得越来越好,能完全平躺睡觉。

手术复杂操作难度大

创新微创为患者迎来希望

据了解,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是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在欧美开展得较早,主要运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2021年12月,该技术在中国批准上市并运用于临床。截至2023年,全国共实施该手术1000余例,重庆开展得相对较少。

“该手术操作极为复杂,是心血管内科四级手术,即最高等级的手术,其难度在于手术医生必须准确判断夹子是否把两个瓣叶同时夹住了。若夹子没有夹稳,掉到心脏,则可能需要开刀取出,无疑增加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因此,非常考验手术医生的‘基本功’和技术水平。”陈国柱医生表示,为“储备”相关能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2018年他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兰茨胡特医院留学进修时,便熟练掌握了操作该手术的技巧。同时,超声科任建丽副主任也熟练掌握了二尖瓣钳夹术所需的超声技术。

虽然操作难度大,但二尖瓣钳夹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微创治疗方法,为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相比,它无需开胸,创伤小,患者住院、恢复时间短。同时,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再住院率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此次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开启了重医附二院二尖瓣微创介入治疗新领域,不仅有助于提升该院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还有助于为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迎来治疗新希望。

“生命之门”出了“故障”

具体如何治疗应听专家指导

对于二尖瓣,可能有人并不熟悉。其实,它是心脏中的一个瓣膜,是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一扇门,也是“生命之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常情况下,二尖瓣的两个瓣叶会紧紧关闭,确保血液可以向前进入主动脉,而不会倒流入左心房。但如果“门”出现了“故障”,就可能会引起瓣叶对合不严和血液反流,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又称为二尖瓣反流,是临床常见的瓣膜疾病。我国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数量在1000万以上,其中75岁以上老人中的患病率高达10%。二尖瓣反流是进展性疾病,如果不及早治疗,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目前临床有药物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可控制二尖瓣反流的症状,但不能治疗二尖瓣本身的损伤。手术治疗有开胸修补瓣膜或置换瓣膜,但对于心功能低下、高龄患者等而言,风险高、创伤大、恢复慢。此时,二尖瓣微创介入手术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

佘强教授表示,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除了适用于二尖瓣重度反流、症状明显且伴随心力衰竭的患者,还适用于高手术风险,尤其是年龄较大,伴有多种合并症如肾功能不全、肺部疾病、严重的心脏功能不全,或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此外,功能性二尖瓣反流、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也可通过该手术可以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但是,患者具体适合哪种治疗方法,建议听从医生的专业指导。

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心脏瓣膜病亚专业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佘强: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留德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心血管内科)带头人,重庆市心律失常质控中心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培训基地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心血管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渝中院区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国柱: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及冠脉功能学学组组长;第11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心脏中心顾问医生;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兰茨胡特医院留学1年,通过欧洲心脏病协会EAPCI介入考试;重庆市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擅长:冠心病诊断、冠脉复杂病变介入处理、心脏瓣膜病微创介入治疗(TAVR、Mitraclip等),心衰诊疗及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技术。

门诊时间:渝中院区周一上午、周四上午(资讯)

上游新闻 向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