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第一鸦片战争之后,清廷深知英法海军的厉害,因此对于炮台海防的建设投入较之前加大很多,尤其是对拱卫京师的天津以及大沽口炮台加强的建设和设防,所以讲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是所有准备的,在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大沽口之时,咸丰皇帝虽然忧恐,但至少还算强硬主战,命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抵御英法联军,由于英法联军轻敌认为清廷军队不堪一击,因此并没有料到僧格林沁军队的英勇和顽强抵抗,最终清军以38人阵亡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骑兵的优势就是开阔地作战,马儿闪电一般,忽左忽右,忽近忽远,忽前忽后;闪展腾挪,机动灵活,把敌人绕晕,把鬼子活捉。僧格林沁采用的就是这种战术,无论如何这在当时都是最正确的战术,可惜选错了对象;如果对方是太平军或者是捻军,一定会把他们连窝端,朋友们也不会质问老僧为什么不用近战、夜战。在此之前的张家湾之战中,僧格林沁就用自己的骑兵跟英法联军进行了一场擂台赛,潮水把的骑兵一开始真把联军绕晕了,可是不久之后侵略者就缓过神来,一排排子弹打过去之后,骑兵呼啦啦就倒地不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后阶段,于僧格林沁的带领下,清军的三万步骑兵就保卫北京城与五千英法联军做最后的决战,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知道,清军战死两千余人,全面溃败结束,二英法联军仅仅损失不到20人。同时这也是清军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骑兵作战,那个曾经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蒙古铁骑一去不复返,往日荣光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军在八里桥桥堍集结,意图用桥另一方的27尊炮的炮兵连,和正黄旗八旗兵防守住八里桥,但在英法联军用8门线膛炮摧毁炮兵阵地后,解除清军的炮火威胁,又用步兵刺刀,和清军在桥头进行白刃战,最后在法军渡过运河后,清军就军溃了,一部分逃回北京,大部分跑回蒙古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