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色纱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美砖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古称金城,是“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丝路要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的见证地,历史文化厚重,文物遗存丰富。本期《金城遗珍》栏目聚焦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的高家祠堂,探寻这座承载文明、见证历史的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青城高姓目前有3000多人

高家祠堂,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由山门、前后过厅、祖堂、厢房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是高氏第九代先祖高秉信发起修建的前堂后墓式祠堂,200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山门正中悬挂“高氏祠堂”匾额。山门属于垂花山门。山门上精美的木雕彩绘有着深刻的寓意。暗八仙图案寓示着高氏子孙向往神仙洒脱飘逸、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琴棋书画寓意高氏子孙追求文人四艺最高境界;龙凤呈祥寓意希望高氏子孙成龙成凤、位尊权贵;渔樵耕读是古人向往的四种生活方式;锦上添花是祝福高氏子孙生活越过越美满;荷花包裹五谷寓意高氏子孙年年和和美美、五谷丰登。

山门口坐一对石狮,守护高家祠堂。左边雄狮口中有一滚珠、脚下踩一绣球,象征尊贵和权力,右边雌狮后背有一绣球,雌狮脚下抚一小狮子,后面背一小狮子,象征慈祥、母爱。

高氏原系山东登州府渤海县渊源村人,明成化五年(1469年),条城高氏始祖高克尊携两位弟弟随肃简王来到甘肃。先到陇西,再到兰州庙滩子,后两位弟弟战死疆场,克尊无心再战,便携妻带子定居于青城,至今已有550年历史。高氏家族至今已有23世,共3.8万人,主要分布在青城、白银、靖远、榆中、景泰等地。青城高姓目前有3000多人。

高氏祠堂的山门门槛比一般人家的高,因为高氏家族在清代出了1名进士、2名文举、6名武举、22名贡生,门槛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进士及第”匾印证高门大户

进入祠堂可见上方蓝色“进士及第”匾,是高炳辰为其族祖高鸿儒题写,证明高姓曾是出过进士的高门大户。左右板对:上联“唐宋元明八百进士三鼎甲”,意为在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全国高姓中考取了比八百个还要多的进士,占据进士前三甲;下联“高曾祖考廿二宰相两封侯”,意为高氏祖孙四辈中出了比二十二位还要多的宰相,其中两位被封侯爵。

祠堂是讲孝道之地,天下百善孝为先,“孝”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东、西墙上各有一幅砖雕。西面砖雕是“十四孝”故事里第一孝——“孝感动天”,即大舜耕田的故事。东面砖雕是“黔娄告天”,即“尝粪忧心”的故事。这两幅砖雕教育高氏子孙要传承孝顺,尊老爱幼,秉承祖先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耕可养家,读可立身。

前过厅上方悬挂着乾隆年间兰州著名的翰林秦维岳题写的“名门寿母”的匾额。秦维岳曾任兰山书院、五泉书院的山长,也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显示出此匾珍贵无比。上联有名门,下联有寿母,也是一副相匹配的板对。这是高氏的第十世先祖高中才的母亲过九十大寿时,娘家侄子请秦维岳题写。

院中古柏有200多年历史

秦维岳是五泉人,甘肃有名的进士、教育家,也曾在民勤街开办义学,让读不起书的孩子能够读书。上联“懿范出名门天河大姓荣生五桂崇甲第”,“懿”是古代对有德行女性的尊称,高老太太来自广西天河大姓名门张姓,嫁到高家生养了五个有功名的儿子,也是武备将军的母亲。

下联:“令仪钦寿母婺宿灵辉庆集三多近珍从”,“钦”:钦点、钦赐,“令”是美好的意思,令仪钦是指高老太太曾被乾隆帝赐封为宜人,像天上代表女性的行星灵辉闪耀;“三多”是指高老太太多子、多福、多寿;“珍”指吃穿用度都很珍贵,“从”指出门时有人伺候陪同。

院中古柏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讲究对称,据说对面也有一棵柏树,但屡植不活。明成化年间,青城高氏的始祖高克尊定居青城,晚年高克尊回山东老家探亲,只留妻儿在青城。高克尊有三个儿子,一位过继旁人,只留两个儿子,这株古柏也就自然脱落一枝,只剩下两枝。

文武兼备赢得“才兼文武”匾

后过厅前方正中悬挂一块道光帝赐给高氏第十二世先祖高鸣桂的“才兼文武”匾额。

当年,我国河套地区发生叛乱,时任平凉府教谕的高鸣桂主动请命前去平息,没用一兵一卒,一枪一炮,采用舌战攻心的策略平息叛乱。道光帝认为高鸣桂虽是文臣,却有武将的勇气和谋略,是难得的文武兼备的儒将,因此赐他“才兼文武”匾,以褒扬他对国家所做贡献。

东西两边厢房以前是高氏子孙祭祖时休息场所,现挂有高氏名人简介和字画,设有黄河奇石展馆,特色纱灯展。

纱灯绘画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出自清朝陕西西安画师焦童之手,内容为中国秦腔传统历史戏剧《牧羊卷》的全本戏文情节。讲述西凉节度使黄龙造反,元帅郭子仪呈报朝廷增兵,朱春登、朱春科兄弟两人先后从军,报效国家,在军中屡立奇功的故事。纱灯除照明外兼具教育功能,每逢传统佳节,精心组装,点亮悬挂门厅,灯上人物栩栩如生,光照满院,与古建筑相映成辉,妙趣横生,是艺术价值极高的传世珍品。

青城又一古老而靓丽的名片

祠堂以前是祭祖、处理宗族事务、解决本族之间、本族与外族之间矛盾、惩罚不孝子孙之地,现为高姓子孙祭祖时的场所。每年的春季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附近的高氏子孙都会到这里祭拜祖先,寻根认亲。整座祠堂是一个前堂后墓的建筑风格,前面是祠堂,后面是墓地。这种建筑风格在全国来说都比较少见。

祠堂从外往里看,是一个方形八卦;从里往外看是两厅、两厢,厅厢相连,厅子和厢房是共用一根柱子,寓意着高氏子孙要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祠堂是从山门、过厅大殿一层一层逐层升高,寓意高氏子孙步步高升。四周各有一个小天井院和一扇小圆门,又有四宝聚珠、和气生财之意。院中青砖铺地,寓意高氏子孙要平步青云,教育子孙做人要端端正正,祠堂柱子数单排有九根,九在个位数中是最大,寓意高氏子孙要上得庙堂,位极人臣。

高氏祠堂不仅是高氏祭祖之地,也是宣传孝道之地,也是难得的原汁原味的影视拍摄基地,也是青城祠堂文化家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千年黄河第一古镇青城又一古老而靓丽的名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