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传统手工匾额历史悠久,它融书法、诗文、漆艺、雕刻艺术于一体,构成独特的匾额文化,集中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大城县东陈村李正,字长安,号半知,多年来延袭传统技艺,坚持手工刻匾,刀笔交融传承匾额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李正的匾额制作工作室,只见他正伏身案边,手握刻刀,时轻时重,刀起刀落,随着一片片木屑飘散,木匾上的文字逐渐显现。以刀为笔,以板为纸,笔法融入刀法,书法的虚实、转折、提按和笔意于匾上浑然天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匾额艺术源于商周,始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承符号,一块厚重的牌匾将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述说着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所谓匾额,横着叫匾,竖着叫额,广泛应用于宫阙王府、坛观寺庙、陵墓祠堂、园林名胜、名人宅第、关隘城堡、商肆店铺等建筑物上,起到标示名号、寄寓明志、褒扬彰显、宣扬教化的功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传承和发扬优秀匾额文化,有助于提高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清的时候,我曾祖因为木工手艺出众,被选到京城修缮古建筑,那时候就喜欢上了牌匾制作,学会了刻匾手艺,一代代传下来,到我这一辈是第四代了。传统制匾工艺挺复杂,费工费时,但老手艺不能丢,得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李正说,古代匠人们研究总结出一套防火、防水、耐腐的传统制匾工艺流传至今,但制作复杂,当今经济环境下很少有人愿意用古法制匾,通常用电脑雕刻了。李正受祖辈熏陶,结合三十年的实践经验,又多方向各地老匠人求教,总结传承了一套古法制匾的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正古法制匾技艺分为选料、拼板、地杖、刻字、上漆、贴金六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耗时耗力,制作一块精良的牌匾,如果天气好,至少需要40多天的时间来完成。李正说,刻字工序非常关键,不但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还要有书法、篆刻等基本功。如果不懂书法,刻出的东西是死板、生硬的。首先是章法布局,像一幅书法作品一样,大小、远近、引首章、下首章、时间落款等先布置妥当,然后开始雕刻。雕刻就要看手艺了,熟练程度、功力、审美、技巧结合起来就是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刻匾这门手艺,李正说,大城县有大型红木家具市场和古玩市场,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人对纯手工制品具有很大的兴趣。不管是哪个阶层,对匾额都非常喜欢,虽然这个职业跟快节奏的时代有点脱节,但还是有发展前景的。多年来,李正默默静守,手工古法制匾18块,一般工艺制匾100多块,自然随型、个性雅趣小匾数百块,其作品被悬挂在各地寺庙宫观、楼阁厅堂、雅士小院、文房书斋和高级会所等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自信是社会进步的深层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匾额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思想艺术精华,蕴含着中华书法艺术的魅力,不失为一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更应深刻挖掘传统手工匾额文化,发挥它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把传统手工匾额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度。“古人的智慧不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遗失,要更好地传承下去,让人们亲近历史,我愿意为传承历史文化献计出力。”李正说。

来源 ▏大城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邓建民

编辑 ▏刘宁 刘贺英 王小东

审核 ▏张俊英 贾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馨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