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之中,太阳升起的方位总在寅辰之间往返,太阳落山的方位总在申戌之间循环。冬至的太阳出辰而入申,夏至的太阳出寅而入戌,于是“寅申辰戌”就为天地四门,反映着自然气场的阳升和阴降,为阴阳二气的交替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的太阳从西北戌位落下,一阴初生。冬至的太阳从东南辰位升起,一阳初生。夏至阳极,冬至阴极,阳极之处为天门,阴极之位为地户,于是戌为天门,辰为地户。天门阳极而生阴,地户阴极而生阳。

阳气的增长过程为不断发散和上升,阴气的增长过程为不断收敛和下沉。天门为阳极之位,地户为阴极之位,阳极则无上,阴极则无下,所以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夏至当天,日落天门而生阴,因此夏至就是阴和阳相争之时。

夏至位于午月之中,阴生于午,于是午月就是阴和阳相争之时。书云: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为天,阴为地,那么阳和阴交替之时,也就是天地交泰之时。因此五月的九毒日,也被称为“天地交替九毒日”,也就是阳极而生阴之时。所以午月就是天地交泰之月,而午月中旬的午日,就是天地交泰之日。

端午节原本是午月的第一个午日,于是端午节就为“九毒日”之首。午为十二地支之一,每隔十二天,就会有一个午日出现,于是午月的三个午日都是端午。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将五月初五定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尾端午。

端午后三日,就是天地交泰之日,于是五月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就变成了“九毒日”,其实是午月午日之后的三天,火气旺极而生阴的过程。五月十四的子时就成了“天地交泰之时”。

其实天地交泰之日,也就是午月中旬的午日,原本是夏至当天,一阴初生的过程。所以“九毒日”代表着午月最强的阳气,是从夏至节气中衍生出来的,为阳极而生阴的过程,也就是阴和阳交替的过程,被称为“天地交泰九毒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月九毒日有啥讲究?

所谓九毒日,也就是火气最强盛的日子,是阳气的顶点,也是阴气初生的开始。此时阳极而无阴,为孤阳之象。正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夫妻在一起,也就是阴和阳在一起交汇的过程,此时阳气强旺,阴气太弱,则女人受损。

于是在五月九毒日,女人要回娘家躲避,谓之“躲午”。此时午火之力强旺,必定导致肾水之气衰弱。而夫妻在一起,也就是损耗肾水的过程。所以:九毒日要戒夫妇容止,宜独卧静养,以顺天时,止生色,薄滋味,节嗜欲,定心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九毒日为纯阳之时,有阳而无阴,也就是没有女人,那就不宜结婚嫁娶。比如寡年不结婚,只是因为寡年没有立春,立春为少阳,也就是男人。没有男人就是寡妇,因此被称为“寡年”。

同样九毒日有阳而无阴,没有女人,那就是光棍。所以九毒日不嫁娶,不同房,为阳极而生阴之时。阴气初生,也就是祖先初生。夏至一阴生,祖先出,冬至一阳生,小儿出。立春是少阳显现的开始,也是寅月的开始,所以人生于寅,孕于冬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毒日阳极而生阴,也是祖先活跃之时,如同七月半一样,要祭拜祖先,不下河,不晚归,不去南墙下等。所以九毒日最大的特点就是阳气至极,阴气初生,夫妻分房,不嫁娶,不晚归,不下水等。